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31(2 / 2)

加入书签

当然,最关键的是,风景最好的分明是那位公子所在的桌子和现在明月等人坐的,方才店内并无其他食客,可偏偏那几人却选择另一张:风景不算最好,距离那公子却最近。

不多时,老太太托着四五只小碟子过来,老汉则在后面抱着茶壶,“贵客慢用。”

茶水如柱,明月细嗅,“这味儿倒少有。”

老太太笑道:“这是冬日里采的梅花,连同松针、竹叶一起晒干了,用山泉水煮的,就叫岁寒三友。”

“好风雅的茶。”明月大赞。

不知是不是先先听了由来的缘故,再喝茶时,竟真品出几分不同寻常的清冽甘美来,叫她忍不住回想起北方的漫天飞雪。

再吃点心,那笋干肥嫩厚重,越嚼越香;豆干是鸡汁里煮透了再烤的,油而不腻;鸡蛋则是茶汤里煮的,虽是下等粗茶,却别有一番风味;小鱼干没什么内脏,用桌上的竹片胡乱刮了鳞片便可入口。

明月越吃越开心,不曾想小小一家食肆,竟有这般手艺。

“老人家,”她对老太太说,“那甚么岁寒三友的茶可还有么?若有,称几两给我。这几样点心也好,每种都来个一斤八两的。”

多买点给春枝和七娘她们尝尝!

老太太高兴坏了,忙不迭转身去取,过了会儿却面露难色,犹犹豫豫地走过来,“贵客,真是对不住,那茶倒罢了,只是点心……”她看了那年轻公子一眼,歉意道,“小店备的不多,没想到今日多有贵客登门,方才这位公子各样要了一斤带着,如今却不够了。”

“啊,”明月有点失落,“也罢,还剩什么呢?”

反正离得近,什么时候想吃再来就是了。

“鸡子和鱼干还好,笋干还有几两,鸡汁豆干只剩几块……”老太太赧然道。

明月才要说话,却听一直没动静的公子忽道:“将我那包鸡汁豆干分一半给这位姑娘吧。”

“这怎么好意思?”明月惊讶道。

他没准儿也想带回去给家人吃呢。

“君子成人之美,”那公子笑道,“且叫我做回君子吧。”

他来这里只是避雨,见食客稀疏,恐两位老人家备了那么多点心卖不出去坏掉,这才多买了些。

他本不大吃外面的东西,纵然买了,转头也是叫几个随从分食。如今既然有别的客人想吃,散出去一半亦无不可。

不过几两豆干而已,推来让去倒显得小家子气,明月大大方方应下,“既如此,我就不客气了。”

“相逢既是缘,”那公子笑说,“姑娘不必客气。”

“这话不错,”明月见他生得俊俏,举止斯文,颇有如沐春风之感,当下笑道,“我就住在附近,若来日再见,请务必叫我做东。”

“哦,”那公子有些意外地说,“这却巧了。”

明月一怔,“莫非……”

“鄙姓童,双名琪英,”童琪英拱手行礼,“西湖边的童宅就是寒舍了。”

“啊,那号寒山客的童老爷子……”明月试探着说。

“正是祖父。”童琪英点头笑道。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