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08(1 / 2)

加入书签

尬。

回去的路上,一船人安静得近乎诡异。

直到见了留守的朱杏,众人才如梦方醒般重新活泛起来。

朱杏不喜喧闹,自己留在明园闲逛,倒也惬意。中间还遇着徐掌柜过来送货,她代为接待了。

明月使劲甩甩头,试图将某些可怕的画面甩出脑海,立刻取来徐掌柜送的样板布看。

是一样湖丝织造的细纱,极细极细的纱,拿在手中轻若无物,轻轻一抛,那纱便停在空中,要几息才缓缓降落,说明织得极密实。

灵动,飘逸,在日光下流动着细腻的光,好似山间晨雾。

春枝好奇地问:“咱们要卖细纱么?市面上细纱虽多,这个亦可算上品,倒不愁销路。咱们在湖州那边有一整条线,原料供应也能跟得上。”

只是,似乎并无特别过人之处。

“自然不是,走,咱们上凉亭。”明月四下看了看,对二碗说,“你把那香炉也带着!”

未时过半,日头稍稍西斜,正房外面植被茂密,光照便不十分充足。但高处的假山上,阳光依然很好。

苏小郎帮忙搬着细纱,二碗带着香炉,一路香风袅袅,众人依次来到凉亭中。

明月接连叫二碗端着香炉换了几个地方,都不中意,众人正摸不着头脑时,忽听她惊喜地笑道:“就在那里了,放下吧!”

二碗依言放下,退到一边,春枝和朱杏正要叫明月答疑解惑时,却被眼前一幕惊艳了:

阵阵香雾自铜貔貅口内散出,轻纱般荡开,飘到某个位置时,竟呈现出明亮、丰润的金紫色光彩!

那光彩耀眼极了,美丽极了,无声无息地盘旋着,舞动着,艳丽若梦境。

众人皆被眼前的一幕吸引,一时间,大气都不敢出,生怕吹散了。

过了许久,才听明月心满意足道:“之前常夫人叫我读诗,我并不大懂,硬着头皮念了几卷,有的记住了,有的没记住,自觉没什么用。可那日我在书房里临窗习字时,无意中抬头瞥了眼,脑海中突然就浮现起前朝一句诗,日照香炉生紫烟……”

以前读,她自然不觉得怎样,甚至觉得古人在鬼扯,火烧而生烟,除了呛人还能有什么?怎可能是紫色的!

可那日她亲眼见了,见到的瞬间,某种莫名的激动自天灵盖蹿到尾巴根儿,整个人都打了个激灵。

是真的,真的有紫烟!

也许是以前的生活太沉重太疲惫,她无暇细观;抑或是只有特定的名种香料才会有这般旖旎奇景……

总之,有t钱了真好!

明月胡乱地想着,抓过那卷细纱往紫烟中一抖。

烟雾被细纱带起的气流惊醒,如被赋予生命一般迅速流动起来,更为惊艳灵动;而细纱就这样冒然地冲入香雾中,像一位唐突的过客,那些斑澜而艳丽的,旖旎的色彩亦落在它身上,混着湖丝特有的细腻的光……

霎那间,细纱,轻烟,一齐浮动,都是那般的轻盈舒展,竟分不清谁是谁。

明月静静看了一会儿,竟有些心潮澎湃,平复几息才看向众人,“江南一带甚至更南的地方夏日极长,甚至可以说没有冬日,重缎用量并不多,就连霞染那样寻常厚度的织物,也嫌厚重了些……”

人人都说江南美若仙境,那么行走其中的,岂非仙人?

既为仙人,自要飘逸。

染成此纱,裁成纱衣、纱裙,甚至是简单的披帛,微风来袭,自是风流似仙。

春枝已兴奋起来,“真美啊,一定不愁卖,也该起个好名字才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