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89(1 / 2)

加入书签

赴任后,这边就渐渐撤了人手,只留一个管事并一房家下人照看关键处,日常洒扫等都是从本地临时雇佣的。

如今园子转手,家生子跟着回去,明月问了负责日常洒扫、看园门的六个妇人,都愿意继续留下干,便叫她们留下了。这样刚好,不然一口气从上到下都是生手,只怕要忙乱一阵子。

明月总共买了十个大小丫头、两个小厮,回头看看根据各人本事分派各样活计,如今都被调理得差不多了,又雇了两个浆洗娘子,一个车夫,一个牲口贩子转行的马夫。

因新居有水门,明月说不得再花几十两买条精致小船,便叫了莲笙爹来做船夫。

她弟弟也叫来一并看了,果然同莲笙一般,也是个机灵能干的,便留下看大门。

莲笙一家四口,三口都在明月手下做,自然千恩万谢,越发忠心。且家中骤然多了三分稳定收入,日子立刻好过起来,她娘也有钱看好大夫、吃好药,身子一天好似一天。

至于其他的,暂且不急,明月也不很用人伺候,住进去之后看哪里着实要什么人了,再“对症下药”不迟。

别看一口气加了这么些人,八亩多的园子呢,往里面一撒,照样清净。

二月底,明月亲自去染坊那边看着出货,隔日梁鱼却来上报,“东家,这两天夜里外面似乎有动静。”

第76章

染坊的位置相当偏僻,除了送货的和明月,平时很少会有人经过。

据梁鱼说,明月来的三天前午后时分,有个二十来岁的年轻媳妇抱着小孩在外面敲门,说是来附近踏青的,一时走错了路,看见这边有人烟,无奈过来讨碗水喝。

每年二三月份江南一带风景如画,确实常有人往野外跑,如果对此地不熟,迷路也说得通。

况且又是个带着孩子的年轻女人,蔫哒哒的小孩手里掐着两朵蔫哒哒的黄花,娘儿俩走得满脸红汗,嘴唇发干,无甚可疑之处。

经过江平一事,七娘等人也警惕起来,不敢叫人入内,只在大门口阴凉处拿了个凳子与她们坐,又给水喝。

染坊甚大,秘密都在后院,前院只有装卸货、拴马停车用的大片空地,从大门口什么都瞧不见。

七娘还多了个心眼儿,担心是拐子,故意叫人拿了手巾给小孩擦脸,逗他说话。

小孩儿不大舒服,不想说话,就把脑袋往女人怀里一扎,哼唧着叫娘。

见此情景,大家稍稍松了口气。

还好,不是拐子。

只是巡视到这边的梁鱼无意中发现,那当娘的并不心疼不舒服的孩子,反而频频四下打量,还有意无意的引着去给她送水的年轻小姑娘说话,问这里是做什么的云云。

染t坊的伙计们几乎日日被耳提面命,不许对外多谈,故而送了水就走,装没听见的。

“我觉得有些不对劲,多看了几眼,”梁鱼皱眉,“也不知那厮是心虚还是觉察到了,喝完水就带着孩子走了。我本想跟上去看个究竟,又恐中了调虎离山之计……”

明月点点头,“你做得很好。”

? 如?您?访?问?的?网?阯?F?a?布?Y?e?不?是?ī???????é?n????????????﹒???????则?为?山?寨?站?点

人手少就是这点麻烦,一个萝卜一个坑,不好擅离职守。

梁鱼继续说:“第一天晚间有动静是那对母子走后的第二天夜里……”

她是弓箭手,眼睛比常人看得更远更准,夜视也强,大多挑最危险的时段去哨楼观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