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73(2 / 2)

加入书签

问过后才知道,因莲笙手脚麻利,摊子也干净,买卖一直很好,不少人看着眼红,年前这对夫妇就特意跑到莲笙旁边,紧挨着,也卖红丝馎饦,屡屡截客。

奈何不中用,做得不如莲笙好吃,人也不如莲笙机灵,客人们宁肯绕过他家的摊子也要来吃莲笙做的。夫妻俩买卖不好,便心生嫉妒。

每每有客人来莲笙摊子上吃,那夫妇二人便故意骂骂咧咧说些脏话,许多客人听不得,便渐渐的不来了。

莲笙气不过,几次三番同他们讲理,却不料对方根本不讲理,张口便倒打一耙……

她只有一个人一张嘴,又是个没成亲的闺阁姑娘,如何说得过一对刁公刁婆?更别提旁边还有看热闹的泼皮无赖起哄,每次都吵输,气得直掉泪。

问明原委之后,苏小郎便没了顾忌,“我上去骂了几句,捶了那男人一拳,又打折了板凳,将人吓跑了。只怕我一走,那两人再行报复,就先把她带回来,商议商议怎么办。”

听了莲笙的遭遇,明月和春枝都想起了曾经的自己,也跟着骂几句。

莲笙好不容易止住的眼泪就开始往下掉,也不敢抬头,怕给人笑话。

怕她难堪,明月瞧见了也装着没看见的,“之前一直没问你,你家里还有什么人呢?平时没人陪你出摊吗?”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尤其是出来做买卖的,买卖不好了,被人看不起;买卖好了,难免遭人眼红,总能遇着点磕磕绊绊的。

莲笙又不像她们这般泼辣,肯定吃亏。

虾肉面片下锅,莲笙用勺子推了几下,在氤氲的热气中低低道:“我家里还有父母和弟弟,早年父亲在外撑船,母亲操持家务……前些年母亲病了一场。花了好些银子,就把船卖了还债,如今虽然治好了,却也留下病根,做不到重活。父亲就带着弟弟在码头给人搬行李,勉强度日……”

肉片迅速变红,莲笙从担子一头摸出几个碗来,在院中石桌上一溜儿摆开,桌上便升腾起一团团的热气。

她的手脚很麻利,做的东西也干净,不像有些摆摊的很不讲究,什么锅碗瓢盆就往地上乱放,挠了头、抠了脚也不洗手,直接继续抓吃的。

“你还会做什么?”明月吃了一口,果然还是老味道,很舒心。

莲笙意识到什么,“您不用为了我费心,明儿我换个地方卖就是了,回头您再想吃了,我给您送来。”

“那怎么行?”春枝愤愤道,“本来就是你先在那里呢,怎么能让给他们?况且就算换了地方,万一再有人找茬呢?”

一直没吭声的苏父也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啊……”

今儿那两口子失了面子,必然想法子找回,万一这姑娘走到哪儿,他们跟到哪儿怎么办?

几句话戳中莲笙最担心的,她低下头,无助地搓着衣角。

几个人叽叽喳喳讨论地热闹,明月听了半日,觉得十分啰嗦。

不是说他们说话啰嗦,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啰嗦,说来说去都说不到点子上。

简而言之,现在面临的问题只有一个,就是莲笙的摊子要开不下去,进而导致她可能丧失唯一一项长久的乐趣。

而她既不想以后吃不到,也不想让自己的亲信浪费大把的时光,满城找这一口吃的。

想解决这个问题难吗?

不难,直接让她过来给自己做饭不就行了?

这样莲笙保住了救命的活计,自己也保住了这口腹之欲,一举两得。

明月突然意识到她已经开始习惯用钱解决问题,用钱保住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后再赚更多的钱。

那为什么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