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65(2 / 2)

加入书签

人便是如此,要么甘于现状,自得其乐,要么奋力向前。

“行了,少贫嘴,”明月搓了搓冷冰冰的脸,“路上走快点儿,没准儿还能赶在固县过年呢。”

已是腊月十二,此番没有锦鸿的人作陪,外河道上了冻,只好走陆路,走民道。

? 如?您?访?问?的?W?a?n?g?址?发?B?u?Y?e?不?是?i????u???ē?n????????5?﹒???????则?为?屾?寨?站?点

去岁常夫人便挽留过,不过当时明月忙着做买卖,没留在这里过年。这一次虽然不急着送货了,但她还要往固县各处走动,也不好留下。

况且……明月想着,人家过年往来的,要么是亲朋好友,要么就是达官显贵,说不得还要在家里摆宴待客,到时候自己一个外人怎么安排呢?

尤其自己又是商贾出身,更上不到台面,世人未必人人如常夫人和煦,何苦叫她难做?

两人都穿得厚厚的,沿主干大道一路南下,先去徐州访吴状师。

临近年底,各处都有官员升降,又要十分走动,吴状师反倒更忙,明月到的第二天晚上才有空匆匆见了一面,略说了几句话。

近两个月来,吴状师要的霞染格外多,粗粗算来足有一百多匹,大部分是卖出去了,另有一部分被他当做礼品转赠出去,做了人情走动。

如今霞染在京城“销声匿迹”,在别的州府却正是如火如荼的时候,因曾皇亲国戚们追捧,又被言官弹劾、皇帝亲自下令禁止,世人反倒越加好奇,非要看看究竟是个什么东西,竟能引得各方如此重视……

如果没有更好的染品压它下去,再卖个十年八年不成问题,明月那一大帮子靠它养老都行。

分别之前,吴状师还向明月提前透露了个消息:“十月朝廷往固县派了新县令,只怕这会儿正在交割呢,最迟二月,方大人就要进京述职了。”

正应了当初他说的“方知县待不久”的话。

明月忙问:“是方大人升官了?”

吴状师摇头,说得比较含蓄,“还不确定,只说是回京述职,再等吏部的新调令。”

明月去过两次京城,也得常夫人教导,几次三番下来,对官场上的事也略有耳闻,知道“进京述职”四个字意味着什么:

吏部根本没想好让方知县去哪儿,不然直接就把人调过去,再不济也该提前接到调令。

这么一来,可有的等了。 网?址?f?a?B?u?Y?e?ì????μ???è?n????〇?2???????????

若走运,等几个月;不走运的,等几年、甚至十几年的都有!

见明月心领神会,吴状师也不多讲,“地方官任免是朝廷的事,新知县如何我也不清楚,需得你自己慢慢摸索。”

“能知道这些已极好了。”明月心道,这就是官场上有自己人的好处了,各处消息都比旁人快些。

紧赶慢赶,日夜兼程,明月和苏小郎终于在腊月二十七抵达固县。

说起故乡,第一个当然是明月出生地的通镇,然后就是杭州,第三个么,便是固县。

在这里,她挣到了第一笔银子,交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可托生死的生意伙伴,也遇到了人生中第一次真正的劫难……这座小小的县城曾带给她太多太多新奇的体验,哪怕杭州那边日进斗金、繁花似锦,恐怕也永远无法弥磨灭固县在她心中的特殊地位。

怀揣着种种复杂的心情,明月照例先带苏小郎入住了王家酒楼。

结果两人前脚才住下,后脚林太太便得了信儿,立刻派丫头给她传话,“太太说了,也不拦着您先去拜访孙典吏,但一定要在家里过年,客院都预备好了。朋友一场,到家门口了再走,叫人家戳脊梁骨呢!”

小丫头口齿清楚,声音也清脆,叫明月说不出拒绝的话。

“罢了,”明月笑道,“就依你们太太的!”

“哎!”小丫头难掩欢喜之情,朝她行了个大礼,“不怕您笑话,这是太太头回使唤我跑腿儿呢,多谢您成全!”

明月失笑,“我猜也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