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53(1 / 2)

加入书签

苏小郎在王家酒楼简单用过早饭,先去牙行催促了买地一事,然后便直奔徐州。

四月中旬,孟夏暖融融的空气迎面扑来,路边又有各色野花争艳,芬芳旖旎,着实惬意。二人骑马狂奔了一日一夜,于次日傍晚时分抵达徐州。

苏小郎去找了家客栈,二人梳洗过,换下满是尘土的衣裳,稍事休整便往吴状师家递帖子。

“老爷不在家呢。”门子接了碎银,实话实说,又见明月是位女客,贴心建议,“若有急事,告诉夫人是一样的,可要小的帮忙传话?”

不在?这可真是不巧了,明月皱眉,“可知去哪里了么?什么时候回来?”

门子摇头,“老爷去外头帮人打官司去了,究竟什么时候回来……对了!”他眼睛一亮,看在银子的份儿上想起来一件事,“四月二十七本地知州老母过寿,老爷颇得他老人家器重,必然要赶回来的。”

四月二十七,今天是四月二十四,来都来了,也不差这几天!

明月松了口气。

突然多了几天空余,明月顿觉闪得慌,睡了一觉,第二天干脆拉苏小郎去逛街。

徐州离固县不远,百姓口音、饮食乃至风物都差不多,又都是四四方方的城,除了大点,乍一看,仿佛还在固县似的。

倒是有几样蜜煎点心很不错,其中一个蜜三刀香甜赛蜜、唇齿留香,明月和苏小郎一吃就爱上了,一口气吃了大半斤,然后就给腻住了。

苏小郎一天三遍往吴状师家跑,几天下来,那门子都认识他了,老远见了就摆手,意思是还没回。

直到四月二十六傍晚,苏小郎又去,那门子却远远冲他招手。苏小郎立刻跑过去,门子低声道:“老爷半个时辰前刚进门,正休息呢,你且安心,我已嘱咐了里头的人,晚间歇息再提一嘴。”

苏小郎大喜,又给了他一钱银子,抱拳道:“多谢多谢。”

说完,撒丫子往客栈跑。

花了银子就是好办事,当晚那门子轮值后便亲自过来说:“老爷看了,说是明后日白天都不得空,后日傍晚可去外头的正心茶馆聚一聚。”

明月再三道谢不提。

四月二十八傍晚,明月携苏小郎如约往茶馆,才进去坐下不到一刻钟,吴状师便昂首阔步进来了。

健壮依旧。

正值壮年,一年不见也没多大变化,双方相互见了礼,略作寒暄,吴状师便开门见山道:“明老板难得来徐州,可是出了什么事么?”

长高了,神态间更自信从容,颇具大将之风,期间定有奇遇。

明月笑道:“有买卖,却非刑名。”

“哦?”吴状师也笑,“找我打官司的不少,做买卖却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事先说好,我可不是那块料。”

“您实在过谦了。”明月心道,就凭您那能把死人说活的如簧巧舌,几个商人比得上呀!

她亲自给吴状师倒了杯茶,“去岁腊月开始,京中有一样霞染……”

近五个月,足够消息从京城传到徐州了。她相信吴状师有自己的消息渠道。

果不其然,一听“霞染”,吴状师的眼睛都亮了,“莫非……”

明月不说是,也不说不是,“听说京城那边正价已过二百两,私下更高,却依旧有价无市。我虽不才,却恰恰能弄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