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40(2 / 2)

加入书签

但细细算来,每匹“霞染”上挂的染料就近五两了,四千两也才堪堪八百匹,未必够锦鸿在京中卖半年。

明月做了个深呼吸,强行镇定下来,反复向朱杏确认了这几个染料贩子的信誉,“若还有这般品相的,我还要,直接送到我家,只要货好,当场拿银子。”

那几人闻言,喜上眉梢,争先恐后过来记下地址,“要得要得!”

其中一人说他家中便有存货,最迟后日就能送上门。

做买卖,爽快的大客最重要,好些商贩一辈子都是靠几个客户养着的!

朱杏最喜欢明月把自己的话放在心上,在旁边安安静静地看,看完了又小声说:“如今有了帮工,可以再修一个水池。”

那三款花色她已经很熟练了,现在挺清闲的。

明月明白她的意思,叹了口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湖丝光洁如玉,细腻坚韧,乃丝中极品,是达官显贵们的最爱,每年所产一半以上会第一时间就被运往宫中,并杭州、苏州等地的官办织坊,用来制作龙袍、凤袍等有爵位者的礼服等等。

剩下的一小半中,又有近四成作为朝廷赋税的一部分,直接送往国库。

最后剩下的才会流往民间,率先被大型作坊和绸缎庄收购,进行二次加工和贩卖。

像明月这样的小打小闹,只能搜罗“漏网之鱼”,划拉大户剩下的,所得自然有限。

偏偏染色对胚布要求极高,尤其是因光影色彩变幻脱颖而出的“霞染”,只有光泽出众的湖丝方可显现,但凡换了普通丝,都会立刻黯淡……

朱杏盯着她看了会儿,摇摇头,“我不懂,不过你说怎样便怎样。”

明月笑道:“若闲着无聊,可以再琢磨琢磨别的花色么,需要什么都跟我说,不要自掏腰包。”

朱杏点点头,又摇摇头,“我不会。”

似乎觉得自己没说明白,过了会儿她又微微带着点儿沮丧地补充道:“我不会你那样的。”

朱杏无疑是当世一流染匠,但她有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需要有人引导。她能够捕捉美,却不擅长发现美,便如此番霞染,需得有人提出想法、画出框架,她才能顺着做下去。

“没关系,”明月爽快道,“我来想!想到了咱们一起商议,好吧?”

朱杏复又欢喜起来。

她喜欢这样有商有量的生活,像大树扎了根,很踏实。

等买完染料,晌午饭点都过了,明月便带朱杏去附近的食肆吃饭。

这边距离绣姑家不远,饭后明月顺道去扎了一头。

春枝昨儿下午就把城里几家的礼送完了,见她来,绣姑十分欢喜,“你看看你,进京一趟不容易,还巴巴儿想着我们,怪难为情的,得花不少银子吧?”

“没多少,”明月含糊道,“咱们两边还计较那些么?”

“明姐姐!”巧慧抓着个彩绘泥娃娃从屋里跑出来,腰间还挂着同样来自京城的彩线缠响球,跑动间脆响不停,“这个我真喜欢!”

明月笑着摸摸她的小脸儿,“我比着你的样子叫人捏的,怎么样,像不像?”

巧慧用力点头,小麻雀一样叽叽喳喳问个不停,眼睛亮闪闪的,“京城在哪儿啊?好玩吗?那里的人吃什么,长什么样呢?”

明月带她玩了会儿,又跟绣姑聊了会儿天,便要告辞。

巧慧很不舍得,“明姐姐,如今我见你越来越少啦,怎么才来就要走啊?”

绣姑忙道:“这孩子,说什么话,你明姐姐是要干大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