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34(1 / 2)

加入书签

的沈云来也提着钓竿、桶子来了。

三人排排坐,对着涛涛江水谈天说地。

高管事有资历,见多识广自不必说,难得沈云来竟也饱读诗书,出口成章,看起来不像什么商户之子,竟像是预备下场的正经儒生了。

“我虽不进学,却在各地见过许多读书人,”明月便赞道:“小沈掌柜这般才学,又是这样的品貌,比他们一点不差,来经商着实屈才。”

士农工商,再没有比夸赞一名商贾像读书人来得更真诚的了。

当今天子还是比较圣明的,虽说商贾地位依旧不高,但只要查明身家清白,商人之子缴纳一定钱财后亦可科举。

沈云来温润的面上难得显出一丝尴尬,短暂的尴尬后便坦然笑道,“承蒙江姑娘高看,奈何我是样样稀松……”

如此坦荡,倒叫明月佩服。

三人乃此次旅途中的全部话事人,旁人只见他们在甲板上谈笑风生,心生敬佩,却不见一个多时辰后俱都空杆,趁着人少灰溜溜逃跑……

还是那些水手们捞了不少鱼,晚间结结实实炖了一大锅,三人俱都一言不发,沉默着吃了许多。

不是,都是一条船上的人,我们怎么可能钓不到?!

明月幽幽望向高管事,后者强行解释,“垂钓之乐,在其本身,何必执着?”

明月:“……”

我听你胡说八道。 W?a?n?g?阯?F?a?b?u?Y?e??????ū???ε?n??????2?????????o??

大约是一并空杆过的缘故,三人亲近不少,经常凑在一起聊天,明月还跟着他们学会了下围棋。

当然,只是知道规则的“会”,距离“精”还差十万八千里。

奈何高管事到底略有了点年纪,又久不离京,熬了几天便有些精神不济。

倒是沈云来年轻体壮,日日垂钓,日日空杆,仍乐此不疲,又时时替高管事问候明月,一口一个“江姑娘”。

得知明月是第一次进京,沈云来便说起京城各处名胜,“城中有名的酒楼自不必说,招牌菜便极好,另有城外几处庙宇的素斋也极有滋味……等你下回进京,务必使我做东道。”

他生得俊秀,更兼见多识广、言辞风趣,平心而论,与他交谈确实是一种享受。

明月笑道:“那我就不客气了,等到了杭州,自是我的东道。”

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说到杭州,沈云来面露向往,“也不知江南是个什么样。”

这个我熟啊,明月又将之前对武阳郡主讲过的讲了一遍,听得沈云来时而心神激荡,时而眉头紧蹙,看向明月的眼神也很有些一言难尽:

怎么会有人好的坏的一锅烩……

有关景色人文,明月能说的都说了,至于日常经营么,那是一问一个不吱声。

生意场上最忌讳交浅言深,纵然已签了文书,可银子还没拿到手呢,明月可不敢对京城的老字号掉以轻心。

沈云来心思细腻,见明月不想说,便不再问。

就这么过了两天,明月实在忍不住纠正道:“小沈掌柜,您还是唤我江老板吧。”

严格说来,江姑娘这个称呼没有太大问题,但二人相识至今不过寥寥数日,未免显得过分亲昵。

而且明月喊他们一个“高管事”,一个“小沈掌柜”,可对方却是“江姑娘”,前者是生意场上的正经称呼,后者却只是一个男人对女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