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32(2 / 2)

加入书签

商人来钱太快,面对的诱惑太多,而明月又太年轻,哪怕天资过人,也未必知道人心会有多么坏,世道有多么险恶。多读书可观前车之鉴,至少能提个醒。

明月乖乖应下,认真记在心里,行了个礼,转身跟莲叶去取东西。

莲叶有些失落,边指挥小丫头们打包边嘟囔,“怎么这么急?前儿就不在家,我还想带你去看放烟火的呢,正月十五的花灯也漂亮极了……这边还有好多好吃的呢!你光吃了汤包,可吃过马家的炙羊肉?尝过孙家的烧鹅?品过唔……”

“你真要馋死我呀!”明月一把捂住她的嘴,悄悄把武阳郡主给的十二花神发钗中的荷花钗子给了她,“以后日子还长着呢,说不定我什么时候还来。”

另外还有几份谢礼,分别给这几日对她照顾颇多的几位嬷嬷。

“郡主给你的,你自己留着戴嘛!”莲叶掰开她的手,嘴上推辞,却任明月帮自己戴上,“好看吗?哎呀,我今儿穿了红的,不配,赶明儿换上绿的才好看。”

明月笑着用肩膀撞了她一下,“姐姐俏丽,穿什么都好看。”

“你这张哄人的嘴啊,”莲叶皱皱鼻子,笑着往自己房里走了一趟,回来时就多了一个小包,先打开那个细长的小盒子给她看,“不能白让你叫了姐姐,这是前儿夫人赏我的蜻蜓玉簪,我还没上过头呢,给你吧!另有两个笔直如意的银锞子,都带着眼儿呢,你拿个红绳穿了,戴在腕子上也好看的。”

明月美滋滋收了,又听莲叶道:“说定了,你以后可还要来呀。”

如今老爷做了京官,她跟着夫人,只怕要一辈子待在京城了。

“好!”两个姑娘像小孩子一样勾了手指。

-----------------------

作者有话说:昵称“收紧核心”的朋友在吗?使用了你推荐的名字“云来”!因为“林”姓有别的安排,另外声母“S”配“Y”发声更顺畅一点,所以只用了名,京城老字号绸缎庄少东家,沈云来。感谢!

【注】“新闻”一词由来已久,宋代《朝野类要》记载“新闻”指民间小报,与官方朝报形成制度性区分。唐代李咸用诗句“多少新闻见,应须语到明”印证该词早期指代新近传闻。

【注1】宋代北方有漕运,但基本为官用,大运河主干很少用作民用,基本都做粮道、木材和军需等国家大事通道,而且因为维护成本和难度太高,北宋末年漕运四渠就先后废弃了。

第55章

次日一早,明月和苏小郎驾着马车,按照约定出城与高管事汇合。

“这位是?”明月看着他身边的年轻人问道。

二十出头,穿戴考究,举止从容,眉宇间还有些读书人的温文尔雅,绝非寻常伙计。

“这是我们少东家,”高管事笑道,又对沈云来说,“这位就是江老板了。”

“我姓沈,双名云来,幸会。”打从明月出现那一刻起,沈云来便目露惊叹,此时仍未完全平静下来,“真是没想到,名动京城的霞染竟出自这样年轻的一双手。”

来之前高管事就提醒过,说那位江老板极其年轻,叫他不要惊讶。但亲眼见过之后,沈云来才真正明白这个“极其”意味着什么,高管事又为何一定要亲自走一趟。

“您过誉了。”明月谦虚道。

又是一位少东家。

迄今为止,她和手下的人接触过两家少东家,平心而论,感官都非常差,因此对这三个字很有点杯弓蛇影。

进货而已,犯得着同时出动一位大管事、一位少东家么?

不过一匹一百一十五两,一百匹就一万多两了,绝非小数目,又是头回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