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67(1 / 2)

加入书签

果然,若非一起抓个正着,徐婶子怎会大半夜的知道消息?

明月犹豫片刻,上前对徐婶子道:“这回多亏您了,我……”

不待她说完,徐婶子有气无力地摆摆手,“这话该我说才是。”

她乃从犯,故而只需三百两赎身。可郭老板已是走投无路,求她帮忙凑钱、卖房子,言外之意:若办不到,咱们一起死!

折腾半宿,徐婶子这些年忙活的全搭进去不说,还倒欠邻居们几十两,也着实吓破胆,估计回去要大病一场。

绣姑叹了口气,对明月使个眼色,“估摸着再有一个时辰城门就该开了,我看先别回去,先进城,去衙门将房子过到你名下是正经,免得夜长梦多。”

明月深以为然,不过却有个大难题。

“实话对您说吧,我是从家里逃命出来的,手头既无户籍簿子,也无出行文书……”

平时住店、进城,谁也不管,可买房置地却不成,非有文书验明正身不可。

刚才光想着买房,竟把这一茬忘了!

若此事不解决,房契就无法更名,来日郭老板未必会死心。为保险起见,她就只能做二道贩子,找机会再把房子高价卖出去了!

绣姑是真没想到,一时也愣了。

合着今晚码头上这么多人,遵纪守法的就她自己!

“这个不难。”要不说徐婶子是天生吃这碗饭的,此刻竟已转圜过来,虽仍有气无力地躺在地上,却开始有余力耳听八方了。

明月忙跑过去,“好婶子,若您帮了我这回,我必重谢!”

徐婶子刚马失前蹄被盘剥成光腚,缺钱得厉害,还真就非赚了这份谢礼不可,当即抖擞精神道:“此事若要办也不难,只是名头呢,或许不大好听。城外多有鳏寡孤独无人赡养,死后只剩破屋烂地,衙门一年一查,多在腊月初封档,眼下才出正月,说不得又有谁没熬过寒冬,未及销户。那些人没有财产,无人在意,你去衙门里找到管户籍的书吏,使点银子,悄悄往哪个死了的名下添一笔就是了。如此一来,没有亲朋好友戳穿,你又可以立个女户,自己当家作主,日后行事也方便。不过这么一来,就算是本地人了,得纳人头税,一年乱七八糟加起来将近三两银子呢。”

杭州繁华,苛捐杂税也多,更兼科举竞争激烈,一般还真没有愿意这么干的。

果然猫有猫道,鼠有鼠道!明月听得豁然开朗,绣姑也是大开眼界。

“衙门里竟然也做此等买卖?”

“为何不做?”徐婶子反问,“人口何其要紧?本地多一个人便多一份税收,官老爷们高兴还来不及呢!”

若要正经流程落户,极繁琐,要么等到年底人口核查,一文不花,要么提前花大笔银子加塞,另立户籍簿子,从下往上一层层递上去,再一层层递回来,快则一个月,慢则半年。

似明月这般外地来的,更麻烦,需得先回老家衙门开具证明清白的户籍文书,再回来重走以上流程。

可眼下郭老板元气大伤,又没了宅子,只怕即刻就要交割完毕回老家,如何等得?

只好想这个巧法子。

“这法子好是好,可我不认识衙门的人呐。”明月犯了难。

话音未落,就见徐婶子将自己的胸脯拍得啪啪响,“我认识呐!快扶我起来!事不宜迟,咱们城门一开就进城,先去给你办了此事,再同郭老板更名!”

一夜惊魂,前后几经起伏,此时此刻,明月总算能笑出声来,上前跟绣姑一起将她拖拽起来。

河边郭老板的嚎哭仍在继续,回荡在夜空中分外凄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