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大家一起爽(2 / 2)
大家都已经相信了,这两天的乌云,真的就是吴晔召唤来的。
只是神仙里有坏人,迟迟不肯下雨。
第二日夜晚,整个汴梁城的夜市,都是百姓,士大夫们在讨论这雨能不能求下来,通真先生会用什麽方法求下来的猜测。
以往的求雨,无论是国家层面的求雨,还是宗教层面的求雨,话题度都没有这麽高。
因为求雨是庄严的,也意味着是无趣的。
百姓更加关心的是求没求下雨,而不是求雨的过程。
可这次不一样,这一次的求雨,跌宕起伏,八卦频出。
吃瓜可是人的天性,一时间关于吴哗的传说,还有这次求雨的细节,随着文人墨客,士大夫在青楼的吹嘘,爆料,流传民间,成为全民谈论的话题。
「那位通真先生,真乃奇人异事——」
李师师已经再度「营业」,在宋徽宗略带醋意的默许下,她从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他在民间的【耳目】之一。
她眼前的这些巴结她的客人,为她贡献源源不断的消息。
李师师作为名妓,在三教九流中行走,她隐约觉察了吴哗和别人不同的地方。
就是,他似乎在民间的威望,变得前所未有的高。
老百姓的对一个人的评价,和官方,士大夫对一个人的评价往往是不同的。
许多官方推崇的道士,老百姓未必认可。
就如上清刘混康,作为茅山上清宗的中兴之主,虽然名声十分不错,也不是那种眷恋权位留在朝廷享受香火,而是效仿先祖陶弘景回山隐居的高道,可是在老百姓中就没什麽话题度。
在朝廷受尊重,代表着道士个人的修行和手段。
可在民间受尊重,往往代表这个道士拥有民心所向的特质。
吴哗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他已经拥有了让百姓们拥护的特质,但真正要将这种特质变成真正的民心,就要看他能不能求下雨来。
「通真先能打败那些坏神仙,求成功吗?」
「不好说啊,听说雷祖出去了,不在家——「
「雷祖他老家定会回来的!」
「就是,我昨天去道观里听玉枢宝经了,大家都说雷祖很慈悲,大家念雷祖雷祖就是保佑大家——」
这场求雨不但带来了百姓们茶馀饭后的八卦,关于道教,尤其是玉枢宝经的讨论,也是不少。
众人万众期待,等着吴哗给他们一个答案。
美好的祝福,也让身在皇宫中的吴哗感受到了。
他凭空多了三炷香火,烟消云散,吸入体内。
这香火出现得很突然,但吴晔却能通过业力追溯到香火的来源。
「民心?」
吴晔笑了笑,这算是意外之喜。
虽然他搞出这个剧本,初心并不是为了攫取百姓的香火,但这三根香火的出现,也提醒了吴哗,自己不能放弃底层市场。
作为一个妖道,如果说媚上是为了获取更大的舞台,让许多人看到自己。
那香火的本质,从来不是那些君王的信任和崇拜,而是老百姓心里头念着你的好。
吴哗有了这份感悟,他心灵的修行似乎也得到了进展。
这些年修道,无论是内丹术,还是符籙科仪,吴哗虽然没有走向大多数道士所崇拜的长生和成仙的道,但也有自己心灵的追求。
也许比起神仙之说,他更愿意靠近基于朴素唯物思想而构建世界观的道家的道,还有根据自己手中的知识延伸出去的,自己对世界的感悟。
皇宫中,其他道士已经睡下,五小劳累过后,轻微的鼾声也从身边传来。
吴哗推开窗台,皇宫在月色下十分寂寥。
可是皇宫之外,吴哗仿佛能听见州桥夜市的喧哗,能闻到空气中的烟火气。
那份烟火气,才是他想守护的东西。
第三日,在万众期盼中,吴哗迎来了求雨的最后一天。
吴晔在第三天,跟皇帝请了一个圣旨,改了求雨的时间。
拖延了两个时辰,吴哗将晴雨图上的时间跟自己的剧本对上,才姗姗来迟。
带着所有人的期盼,或者恶意,他登上祭台。
今天他脸上多了一分凝重,多了几分认真,从他认真的表情中,人们似乎读出了通真先生的一丝紧张。
真心为国,祈求下雨的官员,揪着心指望神仙慈悲,降下甘霖。
而那些见不得吴晔好的人,也期盼吴哗失败,好让他们高兴一番。
其中最紧张的人中,莫过于宋徽宗赵佶本人。
当吴晔一步步走上祭台的时候,他的心仿佛被人用手死死抓着,呼吸都变得十分困难。
此时,吴晔回头,朝着皇帝意味深长的笑了。
这一笑,仿佛化解了赵佶所有的忧愁,他无条件相信吴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