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8章 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1 / 2)

加入书签

第328章 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看过秋收,定下明春大计,圣驾便不再耽搁。

那由四轮马车组成的车队如同一条青色的长龙,辞别了中原的沃野,沿着平整的驰道,滚滚向北。

这一次的归途,比之数月前南下时的浩荡与从容,确实是快上了许多。

没有了沿途官绅的迎送跪拜,没有了地方上煞费苦心的万民伞与歌功颂德的献瑞闹剧C

车轮滚滚,马蹄声急,日夜兼程,只因朱由检心中,仍是装满了太多亟待去办的大事。

那运输总局的框架刚刚搭起,辽东的战局又已到了千钧一发的关头,由不得他有半分的懈怠。

这一路北上,朱由检虽身在车中,心却早已飞向了四面八方。

每到一处驿站,雪片般的奏报便会通过安都府的密探渠道汇集到御前。

其中最多的,便是来自崔尔进丶倪元璐丶黄道周这三位「运输总局」总办的。

奏报中,三人皆是报喜亦报忧。

喜的是,在皇帝的圣旨与安都府锦衣卫的护持之下,各大枢纽丶中转站的选址与建设,已是雷厉风行地展开。

那「龙马负图」的青铜招牌,图样已定,正交由内务府监造,不日便可分发各地。

所到之处,百姓听闻是朝廷兴办的,能寄信运货,还能兑换钱钞,无不翘首以盼。

这「大明皇家运输总局」的初步脉络,已然在广袤的国土上隐约成型。

然而,忧的,却是同一件事无人可用。

这一路,皇帝的刀实在是太快,太狠了。

从漕运总督衙门,到两淮盐运司,再到江南各地的官绅豪族,不知多少颗人头滚滚落地。

那些盘根错节,世代把持着地方权柄的家族被连根拔起,固然是扫清了新政推行的障碍,却也让地方上一时间出现了巨大的权力真空。

崔尔进在奏报中写道:「臣奉旨督办山东丶河南枢纽,然所到之处十室九空。非指民生,实指官吏。原有之管事丶书办多与漕弊有涉,或杀或囚,衙门之内,竟寻不出一个能提笔书算之人。臣纵有三头六臂,亦难将陛下之宏图一一落实。恳请陛下速调人手,以解燃眉之急。」

倪元璐和黄道周的奏报,亦是大同小异。

他们要铺开的,是遍布各府州县的便民站,需要的是大量略微识文断字丶品行端正的所长。

可如今,地方上那些读过书的人,要麽是与被清洗的士绅集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不敢出头,要麽便是自持身份,不屑于去干那等与商贾争利的俗务。

一路行来,人头滚滚,看似痛快,其后遗之症,便是这般显现了出来。

朱由检看着这些奏报,眉头紧锁。

他将奏报递给身旁的毕自严,冷声道:「毕爱卿,你都看看。朕的这三位总办都在跟朕叫苦呢。朕给了他们尚方宝剑,给了他们钱粮,可他们却找不到干活的人。「

毕自严接过奏报,一目十行地看完,脸上也露出了苦涩的笑容。

毕自严躬身回道:「陛下,此事——此事确是老臣思虑不周。老臣原以为从各地预备仓中调拨了数百名候补的吏员,足以应付。

谁知这运输总局』的摊子铺得远超想像,那数百人投入进去竟如杯水车薪。

而各地的士子们—唉,他们又多自持身份,不屑于此等俗务,以致各处枢纽竟有无人可用的窘境。」

「哼!」朱由检重重地冷哼一声,将手中的奏报「啪」地摔在案上。

「朕早已命你等预备了人手,竟还不够用?好,好得很!」他怒极反笑,眼神却冷得像冰,「好一群读圣贤书读到狗肚子里去的东西!国朝用人之际,他们倒好,一个个揣着「为生民立命』的牌坊,行的却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龌龊勾当!什麽身段?朕看是烂到了骨子里的酸腐气!」

眉头一皱,朱由检怒上心头:「朕就不信,没了这群放不下臭架子的酸丁,我大明的事就办不成了!」

毕自严闻言,大气也不敢出。

只听皇帝继续用那冰冷的声音下令道:「毕自严,你听朕旨意!」

「!刻传朕敕令,从各部院丶衙门,乃至新编练的京营丶神机营之中,速抽调通晓文书算学之人,不必论其官阶品级,即刻奔赴各地上任!朕要让天下人看看,我大明,从不缺忠勇任事之臣!」

「二!再传令各地官府,并着皇明安都府一体协查!将此次,凡接到朝廷徵辟,却以各种由头托故推逶丶阳奉阴违之士子,一一给朕录下名来!尤其是那些在地方士林中素有名望,却带头不应,鼓噪非议之人,更要给朕查个底掉!「

「三!」朱由检的声音愈发森寒,「将这些人的名录发往吏部与礼部存档!今后但凡朝廷开科取士,或是另有任用,名录上之人,一概不予录取!

永!不!叙!用!

再挑几个跳得最欢的,给朕在下一期的《大明周报》上,用最醒目的版刻,好好地给他们扬一扬名!朕就是要让天下士子都看清楚,什麽叫与国同休戚』,什麽叫「自绝于君父!」

「臣——遵旨!」

毕自严心中早已是惊涛骇浪,他知道皇帝是真的动了雷霆之怒。

这哪里是简单的招揽人才,这分明是要用最酷烈的手段,彻底敲碎那些读书人根深蒂固的优越与傲慢!

这一道圣旨下去,整个大明的士林怕是要翻起滔天巨浪!

虽觉此举太过激烈,恐引士林反弹,但看着天子那冰冷决绝的眼神,他一个字也不敢多劝,只得将那满腹的惊惧压下,重重叩首领命。

车队在深秋的风中,继续北上。

终于,在十月初的一天傍晚,那巍峨雄壮的京师城墙,遥遥在望。

夕阳的馀晖给那灰色的城墙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

护城河的水面,波光粼粼,一如往昔。

京师的天空,高远而湛蓝,似乎并没有因为天子的南下与回归而有任何的改变。

然而,当朱由检的龙辇缓缓驶入那象徵着至高皇权的紫禁城时,他却能清晰地感觉到,一切,都不同了。

这宫城,不再是那个处处充满了掣肘与监视的牢笼。

这里,是他朱由检自己的,只忠诚于他一人的紫禁城!

这里的每一名禁卫,每一名内侍,都经过了周全与安都府的反覆甄别与清洗。

空气中弥漫着名为掌控的,令人安心的味道。

他刚在乾清宫内换下风尘仆仆的常服,王承恩便捧着一个黑漆描金的匣子快步走了进来,神色凝重。

「陛下,辽东的军报。」

朱由检接过匣子,打开铜扣,从中取出了一封厚厚的文书。

封口处是孙承宗的火漆印信,完好无损辽东每隔十五天必须呈上一份军报,详述辽东及建奴之一切动向。

这几个月来,军报从未断绝。

朱由检也正是通过这一封封的军报,如同一位耐心的棋手,在遥远的南方,不动声色地布置着一个哥针对建奴的天罗地网。

他缓缓展开手中的奏报,那熟悉的,带着一股边关风霜气息的墨迹便映入眼帘。

奏报的前半部分是对过去两个月来建奴内部情势的汇总。

字里行间,透着风雨欲来的紧张气息。

只看了几眼,朱由检便呼吸沉了下来。

「这皇太极,这仓促之间拼凑起来的所谓大清」,当真是要到了山穷水尽,不得不与我大明鱼死网破的地步了!「他心中暗道。

果然不出他所料。

与林丹汗缔结了盟约之后,以雷霆万钧之势,合兵一处,将那早已暗中投靠了建奴,屡次三番为虎作伥的科尔沁部落一夜之间连根拔起,屠戮殆尽!

此战,血流漂橹,震惊了整个漠南草原。

那些原本摇摆不定的蒙古部落,见识了大明天兵与察哈尔铁骑之后,纷纷断了与后金的勾连,转而向林丹汗称臣。

这一记南北夹击,如同一把烧红的铁钳,狠狠烙在了后金的腰腹之上。

其狠辣无匹,不仅彻底斩断了皇太极妄图从西边迂回的臂膀,更让那盛京城中的建奴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来自西线,那几乎能将他们拦腰斩断的死亡威胁。

皇太极惊怒交加,却也只能无奈地增派重兵死死守住,不敢有分毫的轻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