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5章 深入黎庶之末梢(1 / 2)

加入书签

第325章 深入黎庶之末梢

皇帝的目光,如同巡视疆域的雄鹰,在那舆图之上逡巡。

「枢纽为骨,中转为脉,朕都已了然。然,人体之康健,不仅在于骨脉强壮,更在于那遍布周身,无处不在的毛细血络。它们虽微小,却能将气血输送至每一寸肌肤。

若无此物,则骨脉再强,亦是空架子,终有肢节坏死之忧。黄爱卿,你主理陆路,这帝国的毛细血络,你当如何构建?」

这一问,极为精妙。

负责陆路规划的黄道周闻言精神一振,他方才因天下客一事被陛下点拨,心中正自反覆咀嚼,此刻听闻垂询,自不敢怠慢。

出列一步,躬身道:「陛下圣喻,如醍醐灌顶!臣正为此事苦思冥想。干路固然重要,然若无这遍布阡陌之支脉,则朝廷之恩泽,便如天降甘霖,只润泽山川河,却难及田间禾苗。臣胆,将此支脉,拟为四公所』!」

「四方公所?」朱由检重复了一遍这个词,饶有兴致地看着他,「说来听听,如何公之于四方?」

「启奏陛下,此公所不设于通都大邑,而是要如蒲公英之絮,遍撒于我大明各府丶州丶县城,乃至商贸繁盛之镇集丶人烟稠密之矿场,甚至是张家口丶大同府这等边塞互市之所。」

他的声音中,带着热忱:「臣以为,此公所之用,便在通政惠民』四字,乃我皇明治理天下,深入黎庶之末梢!」

「公所之内设总局驿传』一处。凡设此驿传之地,皆要统一悬挂由内务府监造丶上铸龙马负图』纹样之青铜牌号。此牌号,便是我皇运之信誉所在。

寻常百姓欲寄家书一封,或挡寒衣一件:城中商贩欲将本地土产,运至邻县贩售,皆可在此处托付。价目分明,童叟无欺。虽是毫厘之利,却能积少成多,更能将这天下人心,都系于我总局之上。

,「于驿传隔壁,设宝钞总行柜坊』。百姓在此处寄信汇款,不必再用笨重银两。

只需在柜坊存入银钱,便可换得一张龙票』凭条。

其远方亲人凭此条与信物,即可在当地柜坊兑取,此为小额汇兑。

将来我总局下辖雇员之俸禄,亦可由此处支取,如此一来,宝钞总行之脉络,方能真正流淌至村镇集市。」

毕自严听到此处,抚须微笑,不住地点头。

这黄道周平日里只知经史子集,没想到于这经济俗务,竟也有这般通透的见解。

黄道周见无人反对,胆气更壮,继续说道:「其三,也是臣以为最紧要的一点,便是设采风录事』一职。

此公所所正』,臣以为当择那些在军中略有战功丶又识文断字的退伍老卒,或是科举落第却品行端正的清贫士子来担任他们身在闾巷,最知民情!

朝廷需明令,此等所正,每月须亲笔撰写一份《风闻录》,详实奏报当地米价几何,民心向背,有何奇闻异事,乃至乡间流传的歌谣谶语,皆需记录在案。

若其所报,有预警祸端丶匡正时弊之奇功,朝廷当不吝恩赏,或赏白银,或破格拔擢,以彰其忠!

为保万全,此录不经地方官府,而是通过我总局内部邮传,以特制火漆封缄,所正身份亦以代号藏之,直送京师安都府启阅。

此乃朝廷耳目,国之大事,其间一切往来细节,皆为朝廷最高机密,若有泄露,从上至下,一体严惩,绝不姑息!」

「嘶—」田尔耕在一旁听得倒吸一凉气。

他这个安都府总督,本就执掌锦衣卫,缇骑四出,探查天下。

可与黄道周这番构想比起来,他那点探子,简直就是萤火皓月之别!

这要是真能办成,那全天下的风吹草动,岂不都尽在陛下的掌握之中?

这黄石斋,看着像个正直到有些迂腐的理学大儒,没想到,这心思竟是如此之深沉厉害!

朱由检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他要的,就是这个!

他要打破那层层叠叠的官僚壁垒,让自己的声音能直达黎民,也让黎民的声音能直达天听!

他重重地拍了下桌子:「好!就这麽办!此事,由安都府与运输总局共管,李若琏,你记下了!」

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心中一凛,连忙出列应道:「臣,遵旨!」

黄道周面色不变,仿佛这只是平平常常的一条建议。

他继续道:「其四,是设明诏壁』启蒙书架』。

朝廷最新旨意,如减税丶兴修水利等善政,不能只靠衙门那含糊不清的告示O

我公所需在最显眼处,设立明诏壁,不仅要张贴原旨,更要附上由翰林院编撰的,最通俗易懂的白话解说,要让那贩夫走卒,都能明白陛下之恩泽。

而在壁旁的角落里,可设一书架,此为启蒙书架』,上面摆放朝廷新办的《大明月报》,以及一些农学丶算学丶医学的浅说之书,供过往百姓取阅静读。

教化之功,当润物细无声。」

倪元璐听到此处,抚掌赞道:「石斋兄此计大妙!开启民智,莫过于此。如此一来,我四方公所便不仅仅是商货流通之所,更是政令教化之枢纽。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啊!」

「最后,」黄道周作了个总结,「公所之外,还需配设悦来车马行』。此行,与枢纽里的总店不同,不求奢华,只求三样:洁净丶安稳丶价钱公道。

无论是南来北往的货郎,还是赶考的书生,都能在此处找到一个可以安心歇脚的铺位,一处可以妥善安置骡马的牲口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