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皇帝老子不及吾(1 / 2)
第321章 皇帝老子不及吾
李朝钦半天没回过神来,但皇帝的行架,却半分没有迟滞。
自那财源滚滚,金粉奢靡的松江府往北地去,赶上一日的路程,便有一处唤作华亭的县治。
此地界虽比不得松江府那般万商云集,车马喧嚣得能将人的耳朵给震聋了,却也因着是扼着官道北上的咽喉,往来的官差客商便如那穿梭的织机,络绎不绝,倒也算得上是一处颇为热闹的所在。
就在这华亭县的官办驿站里头,安坐着此县的驿丞,叫做李子成。
说将起来,这驿丞一职,在朝廷那浩如烟海的官制里头,是连未入流的边儿都摸不着的,不过是个管着些迎来送往喂马劈柴的杂事吏罢了。
若真论起品级,当真是比那田埂上蹦躂的蚂蚱也大不了多少,这等身份若是搁在京城里,怕是连那些个王公府邸里头看大门的校尉也比他要体面几分,走出去腰杆子也挺得直些。
可俗语说得好,叫「县官不如现管」。
在这驿站的几亩方圆之内,他李子成便是那个说一不二,吐口唾沫是个钉的现管,是这驿站连同后院那几间屋子里的土皇帝。
说起他这个官身,并非是十年寒窗,熬干了灯油,从那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科考里头挣来的,而是靠着家里头拐了七八个弯的门路,实打实地花了白花花的银子从吏部衙门里捐来的。
因此,李子成那心窍里头既没有一丝半点为国为民的念头,更不曾将那厚厚一本的《大明律》当回事儿,只一门心思地盘算着,如何将当初捐官的本钱给囫囵个儿捞回来,再多生出些肥得流油的利钱来,好安安稳稳地享这后半辈子的福。
要说这驿站,按着朝廷颁下的规矩,凡是持有勘合文书的过往官员,皆可在此处免费吃住,换马歇脚。
那官发的伙食份例,也明明白白地贴在墙上。
只是,这墙上贴着的规矩不过是糊弄外人的幌子。
他李子成自个儿的吃喝,全由那苏州请来的名厨在后院的「小灶」上伺候。
每日里山珍海味换着花样,早膳是精米做的百果糕,配着燕窝高汤;正餐不是金华火腿炖的蹄髈,便是太湖新捞的白鱼;到了秋日,那冒着肥油的阳澄湖大闸蟹更是少不了。喝的酒,是地窖里埋了多年的女儿红,香醇得很。
住的,是后头带着花园的独立小院;伺候的,是扬州买来的两个水灵丫头,端茶倒水,捶腿捏脚,无不应心。
这般吃喝享用,这般温香软玉在怀——皇帝老子不及吾!
说到底,这万般的奢侈享受,这神仙似的快活日子,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都是从「驿站」这两个字里头一分一毫地给硬生生榨出来的。
过往的官差,若是没靠山的小官到了他这儿,便没好果子吃。
不是馊饭病马伺候,便是漏雨破屋安排,逼得你不得不掏出孝敬钱,这钱一到手,万事皆安。
驿站的快马和上房本是公用,到他手里就成了私货,高价租给那些个有钱的客商,这笔黑钱全进了他的私囊。
至于做假帐,更是他的拿手好戏。
十匹马报三十匹的草料,十两银子的开销写成五十两,这无中生有的本事,神不知鬼不觉,国库的银子便成了他家的私财。
再有便是与县里官吏勾结,将驿站的嚼用开销,强行摊派给周遭的百姓,刮地三尺,敲骨吸髓,民间的血汗也成了他杯中的美酒。
所以,这小小的驿站便成了他李子成的无底钱袋子,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销金窟。
他这般趴在大明的身上吸血,还不忘时时咂嘴,嫌弃这血不够肥美。
听闻辽东战事吃紧,西北流寇四起,京城里的皇帝为了军饷愁白了头。
他李子成呢,却在自家安乐窝里一边夹着肥肉,一边骂着:「他娘的,如今这年头,真是越来越不好混了!」说罢,便将那块肉塞进嘴里,吃得满嘴流油。
李子成,便是这万千臭虫之中的一个,而且,是活得尤为滋润的一个。
……
只是,他这安逸快活的日子,最近却被一桩从天而降的大事给搅得七荤八素。
皇帝,当今的天子,竟是要从他这驿站路过,而且还要在此地住上一宿!
这消息如同一个晴天霹雳砸将下来,李子成是又惊又怕。
惊的是,他这辈子也没想过,自己这等蝼蚁般的人物竟能有机会,亲眼见一见那传说中的真龙天子是何等的模样。
怕的是,自己这驿站里头那些个见不得光的龌龊事儿,桩桩件件,随便拎出来一件都够他掉脑袋的。
万一被捅了出去,那他这颗吃饭喝酒的脑袋怕是比那地里的生瓜,也硬不了多少。
也不知当今这位陛下是真的如外头传言中所说,在江南杀得人头滚滚,心里头发虚,怕路上有那不要命的刺客行刺,还是有别的什麽旁人猜不透的缘故。
这一路回京,竟是放着那些个州府里头宽敞舒适的行宫不住,一路之上都偏偏要求在驿站里头歇脚。
皇命如山,雷霆万钧,李子成便是有一百个豹子胆也不敢说出半个「不」字。
他那颗长在脖子上的肉头,可真没有那些个锦衣卫腰间悬挂的绣春刀的刀刃来得硬。
他只得打迭起十二万分的精神,将自家那些个享用的玩意儿都暂时收了起来,又指挥着手下的驿卒将驿站上下,里里外外都打扫得乾乾净净,粉饰一新,预备着接驾。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先期抵达的,除了那些个一个个面容冷峻,眼神如鹰隼一般四处打量的锦衣卫之外,还有一些个瞧着有些古怪的士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