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00(1 / 2)

加入书签

心,又叫他心生凛然。

“总催案老臣已听说,公主代天子巡视也正合适,只是此行或有凶险,公主千万保重。”

明面上当然没人敢谋害公主,可暗地里的手段谁又能预料得到?

即便沾染私盐的官员不动手,之前被公主狠狠清洗一遍的日月教,难道不会趁机报复?

谢明灼闻言露出笑意:“老师提点,学生谨记。”

二人心照不宣换了话题,又闲聊片刻,见昌蔚精神不济,谢明灼便起身告辞。

“公主,”昌蔚缓缓起身,“厨子的手艺可以不尝,但老臣的书还是要送的。”

他转身行至书架前,书架满满当当,对爱读书的人而言就是宝藏,可对不爱读书的人来说不啻于噩梦。

昌蔚有很多珍藏,他指腹掠过一条条书脊,终于找到目标,抽出来递给谢明灼。

“老臣曾因犯错被贬蜀地夔州,当时郁郁不得志,甚至无心政务,成日外出交友,却也有幸结识了一些独具匠心的偏才,开拓了眼界,这才一扫心中郁气,重整旗鼓。”

谢明灼双手接过,只见封面简单写着两个字——蜀记。

“此书是我与数位好友一同编撰而成,我虽身在夔州,却同他们走了大半蜀地,书中所写,皆是我等见闻,枯燥无味,公主莫要嫌弃。”

封皮泛旧,纸页也生出毛边,老师一定经常翻阅,反复品味年轻时的心境。

于他是昔年的回忆,于她是一份极其珍贵的向导。

谢明灼眼眶微热,郑重道:“此书贵重,学生定会妥善保管。”

“书能体现它的价值便可,”昌蔚最终以老师的口吻交待,“但是人,必须要完好无损。”

“学生明白。”

回宫路上,谢明灼已迫不及待翻开《蜀记》。

年轻昌蔚的形象跃然纸上,被贬后的迷茫、不甘填满了字里行间,透着几分稚嫩。

只是越往后,他的措辞越发成熟稳重,已隐隐有今日阁老之风。

至文华殿,她才堪堪看完两成,因实在入迷,她又挑灯夜战,直到翌日辰时,才看完整本。

看罢,对蜀地的风土人情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书中老师与其挚友的见解,也令她受益匪浅。

今日不上朝,谢明灼一夜未眠也不觉辛苦,当即铺纸磨墨,从第一页开始誊抄。

这些都是老师的心血,她仔细思虑,还是不能据为己有。等孟繁入殿,知她一夜未合眼,便毛遂自荐,代她誊抄。

此行蜀地,谢明灼打算携孟繁同行,孟繁也需提前了解蜀地形势,遂应下。

三日后,《蜀记》原封不动送回昌府。

公主出行的车驾也已整装待发。

帝后和两位王爷,于金水桥送别荣安公主,帝后的忧心不舍,两位王爷的殷切叮嘱,皆被记录于画纸之上。

荣安公主一袭金红曳撒,俊丽非凡,身后姜千户、冯女史和孟伴读,皆英姿勃发,风采慑人。

随侍车驾左右的,还有威风凛凛的五百侍卫,皆披坚执锐,气冲霄汉。

宫廷画师灵感如泉涌,下笔如有神,挥就一幅又一幅生动而形象的画卷。

皇帝观后龙心大悦,赐名为《公主赴蜀图》。

第86章

◎抵达四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