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73(2 / 2)

加入书签

李璧月将圣旨翻过去,果然见到背面右侧写着一行小字:“毓卿如有不解之处,可与紫清真人所遗书信参看,自然明了。”

李璧月问道:“毓卿是谁?”

老吏道:“乃是二十年前的太原刺史李毓。他本是宗室,二十年前很得天子信任,长期担任太原刺史,直到病死于任上。” W?a?n?g?阯?F?a?b?u?Y?e????????w?ε?n?????????5????????

李璧月明白了,封山的圣命是当时的大唐天子所下,执行封山之事的便是当时的太原刺史李毓。皇帝多半也知道自己这封圣旨没有首尾,便另外让紫清真人写了一封书信,给李毓解释此事。不知此事又是怎么和紫清真人扯上了关系?

她又问道:“那紫清真人所留下的书信何在?”

老吏举起手里的两页白纸,道:“下官找到圣旨时,里面裹挟着这两张纸,只是这两张纸上面一点墨迹也无。不知是不是年代久远,上面的墨迹消失了。”

李璧月沉思,此事或涉及机密,应该是使用了特殊方法书写,以免信息被其他人知道。她那两张白纸接过,同样揣入袖中:“这两张纸我便先带走了,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将上面的字迹复原,下次再还回来。”

李璧月本是上官,这些二十年前的旧文书平素根本无人照管,老吏也浑不在意,恭敬道:“李府主自便就好。”

李璧月步出兰阁时,长街寂寂,繁星满天。回到驿馆之时,已过了二更,灯火半歇。李璧月听着腹内传来的叫声,这才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回来得太晚了,连宵夜的时辰也误了。

此刻,驿馆的厨子多半已经安睡。虽说高如松和夏思槐会给她留饭,现在也该冷掉了。

她正准备回房,忽见驿馆灯火阑珊之处,立着一人。那人有些焦躁地来回踱步,看到她的一瞬间,脸上神情放松下来,快步向她走过来:“璧月。”

这么晚了,楚不则还在等她,李璧月迎了上去:“楚师兄,你怎么在这里等?”

楚不则道:“璧月你一早出门,连个侍从也不带,二更天还未回,我还以为你出了什么事。”

“师兄多虑了,你又不是不知,承剑府办起案子,通宵达旦也是有的。”李璧月脸上浮现轻快的笑容:“怎么说,如今我也是承剑府主,等闲没有人敢对我动手;而且就算遇到顶尖的高手,我自保也是有余的。”

楚不则深深地看了她一眼,道:“这几年我在承剑府的时间少,一转眼师妹都长大了。”他伸出手,比划着李璧月的身量,吁叹道:“我总以为师妹还是十多岁刚进承剑府的样子,没想到十年的光阴,就这样眨眼而过——”

李璧月进承剑府时,刚满十一岁。彼时,楚不则已十七岁,是承剑府的大师兄。温知意生性散淡,李璧月又桀骜不逊,师徒两人相处得并不怎么愉快。温知意便干脆将徒弟扔给楚不则,让楚不则先教她基础入门的部分。

说起来,楚不则于她,亦师亦兄。只不过,李璧月于剑道上的天赋罕见,十五岁后,楚不则已不是她的对手。后来楚不则常常在外,师兄妹见面的次数也少了。

李璧月看着他高大挺拔的身姿,笑道:“师兄这么多年,倒是一点也没变。”

两人一起走入屋内,楚不则点亮灯火,道:“先吃饭吧,我给你留了饭,用热水温着,眼下还热着呢。”

他掀开桌上的盖子,露出里面的晚饭。虽说都是简单的菜式,不想摸上去还有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