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29(2 / 2)

加入书签

这样他们会用?尽全力支持穆家农场发展,不说如?今关乎于末日存亡,他们公会也欠着对方一份人?情。

穆笙笑了笑。

她认为这时?间不早不晚,恰逢时?机。

弄懂对方的意思后,穆笙郑重道:“你们已经帮了我很多?了。”

毕竟上次有需要时?,公会也及时?对她助以援手。

田多?婵道:“需要多?少人?手?一千二百名?种植师可以吗?”

这是她经过一番计算的出来的数字,公会目前能?够召集的人?手就这么多?。

另外,她和老?陶都打算亲自出马。

穆笙点点头:“够了。”甚至,比她想象中?还要富余。

“好,我大概需要两周时?间来安排。”田多?婵道。

和两位前辈相处得很愉快,穆笙找到了跟同行打交道的感觉。

实话说,她觉得两位前辈的形象在她这里有些?坍塌了。

或者说,他们植灵师就是这么别具一格的接地气?

然而两名?前辈在她面前表现出的不靠谱和不稳重,穆笙却因此心头大定?。

这是一群纯粹的人?,日夜与农田和作物相伴,没有遭受太多?外界人?心的污染。

——

解决完种植人?手的问题,穆笙又开始发愁入驻在荒园上管理的人员。

这些?人?需要辅助农田生产工作和农庄的日常运营。

事实上,这个才是难点。

穆笙大致估算了一下,在农用?设备不足的情况下,纯依赖人力去开荒并管理二十?万亩田地,至少需要征调十万人。

这十?万人哪里来?北境本地吗?

然而如?今北境开荒的担子已经铺开,穆家农庄和集体农场已经足够消化完本地居民的岗位了,甚至按照她扩张的计划,未来需要外来人?员来补充。

另外,她也要考虑到意愿问题。

有谁愿意抛弃建设好的家园,去荒无人?烟的荒原上开拓呢?

事实证明,只有像丰都难民那样走?投无路的人?,才?会义无反顾的深入险境。

或者说她期待于丰都转移来更多?难民?

这样就太晚了。

穆笙心下一顿,她想到了一个地方。

春城西北角的棚户区!

那些?不也是期待着生活能?变好的人?群吗?

对于这些?人?来说,棚户区只是境况无奈下的选择,并非安定?之所。

至于棚户区占没有异能?的普通人?居多?这个问题,在她这里不是问题。

只要挥得动锄头,拎得上铲子,就能?胜任开荒的工作!

穆笙从?主城返回到大同镇,立马找崔田说这件事。

崔田沉默片刻,道:“这个想法很好……可会不会动静太大了?”

其实崔田不是没考虑过这个想法。

一方面荒原上有人?手入驻,一方面能?解决棚户区居民的困窘,简直是一项两全其美的方案。

但问题是,一次性从?主城转移这么多?居民,必然会引起城主府和火灵会的注意。

不说十?万人?,哪怕转移一三五千人?都免不了大动作。

而他们北境的发展一直在规避一个问题,那就是避免尽早和火灵会及城主府对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