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83(2 / 2)

加入书签

许见深抬抬下巴说:“伸手。”

闻杨不明所以,伸出右手。

许见深摇头道:“那只。”

闻杨便收回右手,抬起另一只。

左手握着拳头,攥得很紧。许见深将它放在手心,然后轻轻地掰开每一根手指,将它摊成手掌向上的样子,然后与它十指相扣。

“不许冲动。”许见深低头,吻紧攥在一起的手,“听到没?”

闻杨不服气,又不能不听:“哦。”

许见深知道他有想法,解释道:“我只是一个混音师,大家不会揪着我不放。但是你不一样,你在台前,一言一行都很重要。而且,万一你一冲动,再被你爸看出些什么,那就麻烦了。”

闻杨稍稍听进去了一点,点头道:“知道了。”

采访开始后,因为录影棚狭小,许见深被安排在另一个房间等候。

闻杨坐在沙发上,对面坐着一位以毒舌著称的主持人。面前有四架机器,还有一众工作人员排排围站。

主持人清了清嗓子,简单寒暄过后,便开始今天的采访。

一开始问题还算正常,按照提纲内容,重点围绕《雪火车》电影,问了些当时的创作心境、思路还有幕后趣事等。

闻杨准备充分,言之有物,回答也很真诚。

因为互动顺利,主持人提出休息几分钟。

等闻杨补完妆造再回来,主持人忽然将之前的台本放到一边,微笑着问:“我注意到,除了《雪火车》以外,你还发表了另外一个作品。”

闻杨愣了一瞬,他今天的任务是影宣,新作品不在采访提纲内。但摄影机还在录制,闻杨半犹豫地点了点头。

主持人便继续引导:“这是你的第二首单曲,上一首的词曲编曲都是你自己,为什么这次会多一个人呢?”

闻杨没有团队,更是第一次接受采访,遇到这种临时加问题的情况没有应对经验,不回答会被质疑是小牌大耍,回答了又明显句句是坑。

他想了想说:“因为他也是这首歌的创作者之一,没有他,这首歌就无法诞生。”

主持人了然点头,追问道:“但据我了解,你的这位‘合作者’以前只做混音业务,而且收费天价,似乎还曾经是另一位唱作人的御用混音师。你对此有什么想说的吗?”

闻杨眉头微动,佯装听不懂:“不知道,谁啊?”

主持人挑明道:“这位唱作人曾经跟你一家公司,是你的大前辈。”

“哦?他今天也在吗?”闻杨露出无辜的表情。

主持人的微笑僵在脸上,他本想用陆非晚和许见深的关系传言,来试探三人间八卦秘辛,没想到这小子居然反客为主,自己倒成了一直被追问的那个。

“不在。”主持人不再跟着闻杨的思路走,对着新台本的问题,继续出击,“但是网络上最近与很多关于你和陆非晚老师的传言。比如,你利用公司资源逼走他,抢走他的音乐团队,等等。”

这类问题堪称冒犯,极少有人会这样提问。也就是闻杨刚出道不久,又饱受争议,才会有这种待遇。

“既然不在,那还是不提了。”闻杨实在懒得回应这些无聊的传言,被问到跟前又不得不答,否则倒显自己心虚,“至于你刚刚提到的‘兖港收费天价’,我想说,首先天价是谣传,其次他们的审美和技术,完全配得上收费。”

主持人没料到他会先回应这个问题,便临时在评论区翻了翻,补充问道:“是的,一定有过人之处。主要是有评论质疑说,修音AI也能做,跟创作隔行如隔山——”

闻杨皱起眉,反问:“AI也能‘写歌’‘画画’,但你能叫它是创作吗?”

主持人“啊”了声,闻杨趁空档补充道:“混音是一种艺术手段,不只简单的调整音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