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6(1 / 2)
没办法,也清楚她的心底难安,终究是皱眉默许了她的做法:
“你不许亲自去。”
封温玉立刻转头,视线转了一圈,最终落在了周叔身上:“周叔,你去请个大夫上门替……他看伤。”
她有点难言,连怎么称呼沈敬尘都成了一个问题,最终她低头说:
“莫要告诉他,是我。”
此话落下,江知兰抬头看了她一眼,直接拉着她上了马车,车厢内一阵平静,等快要到侍郎府时,江知兰才重重出声:
“阿玉,事情过去了就是过去了,别犯糊涂,别拖累了自己。”
封温玉勉强扯唇,她说:“我知道的。”
她不是不识好歹的人,没办法把江知兰的关心和提醒抛之脑后。
等人下了马车,江知兰才头疼地揉了揉眉头,身为局外人,说话自然是轻飘飘的,不觉得一点为难。
但她很清楚,当年那件事,封温玉不可能放得下。
当年如果不是封温玉和乔安虞胡闹,沈敬尘不会失手打死人,沈家也才会或被动或主动地掺和进那次的祸端,沈家一百二十三人,除了一个沈敬尘,尽数被斩首,鲜血染红了街道,那段时间京城的血腥味久久不散。
这一百二十二条人命足够将一个人的心理压垮,岂是她一声“别犯糊涂”就能让封温玉别管沈敬尘的。
人都是有私心的。
她和封温玉相交有十年,彼此手帕交,也是唯一的闺中好友。
她自是偏向于封温玉的。
在这一刻,她竟是希望沈敬尘也在当年的那一场祸事被斩首,免得此时封温玉的苦恼和难安。
当初一事或许有封温玉和乔安虞的原因在,但追根究底,还是沈家生出了贪念才招来了祸端,不是么?
封温玉回去后,也呆坐了一日。
她在想沈敬尘。
文元帝是有嫡长子的,那是曾经的文德太子,彼时,即便二皇子深得文元帝疼爱,也不敢争其锋芒。
先皇后在生下嫡长子时难产而死,文元帝和其夫妻情深,在嫡长子出生时,就下旨册封太子,文德太子的盛宠人尽皆知,但人是会变的,人和人之间的情谊也是会变的。
文元帝久久不放权,眼见太子越发强壮,也让朝臣越发信服,更是生出忌惮之心。
皇权是催发父子反目的最佳诱因。
而这些本该和沈敬尘没关系的,但偏偏是文德太子一事让沈家满门抄斩。
文德太子有一乳母,乳母有个亲子,名叫郑洵,此人倚仗太子私下行事不堪,那人的癖好让封温玉至今想起来还觉得作呕。
他喜幼女幼/男。
倚仗太子,私底下讨好他的人无数,时日一久,他也行事越发不拘,偶尔落在她和乔安虞身上的眼神也肆意,彼时她祖父刚入内阁,乔安虞又一贯得宠,两人最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时候。
两人对郑洵厌恶至极,虽是不对付,但也乐得凑在一起给郑洵找个麻烦。
但二人彼时行事之间多有思虑不周,至今封温玉仍不敢去想当年的情景,若非沈敬尘闯进来,或许她和乔安虞早逢大难。
直到鲜血溅在她和乔安虞的脸上,两人才惊恐地意识到——沈敬尘失手杀了郑洵。
后来文德太子的人闯入,她和乔安虞被放归家,沈敬尘却是被带走,谁也不知道文德太子和沈家商量了什么,总归郑洵最终是不慎坠马而亡。
文德太子在一个夜晚起兵造反,伏法后,文元帝反而念起其的好来,他觉得太子不会不孝,都是底下人教唆带坏了他,亲手带大的孩子终究是不同,即便是造反最终谥号依旧是文德二字,以太子之尊入皇陵。
文德太子的属臣一一被被文元帝清算,沈家也在行列之一。
沈家九族被株。
不止沈家,那段时间京城惨叫声不绝于耳,鲜血仿佛成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