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三十六章 拟旨草诏(2 / 2)

加入书签

与此同时,刘健回到内阁后,立刻就来到了刘吉的公房,将自己刚刚奏对的内容给说了一遍。

刘吉听完之后,同样是险些跳了起来,然后很快,内阁四人就再次聚在了议事厅中。

厅中没有人说话,但除了刘健之外,所有人都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模样。

「依我看,这道诏谕不能拟!」

最终,还是徐薄最先鼓起勇气,断然开口。

「天人感应之说自古有之,这是朝廷稳固的根基,为了大明的江山稳固,我等也不可拟定这等诏谕。」

和刘健担心的一样,在场的这几个内阁大学士,心里都很清楚天人感应之说虚无缥缈,但是,

他们却依旧不愿打破这个谎言。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天人感应的这套理论,并不仅仅是一种迷信,更是一种政治平衡。

皇权通过这套理论将自已的统治合法化,赋予神圣性,同时,大臣也通过这套理论来制约量帝,让君权和臣权形成一种微妙的平衡。

现如今,天子的这道诏谕,不仅仅是打破了自身的神圣性,同时,也是在废掉大臣们手中最有力的武器。

试想一下,如果承认了各种天变都和君王的德行没有关系,那麽,以后大臣们该如何证明,君王的做法是错误的呢?

徐薄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哪怕知道这麽说会得罪皇帝,他还是忍不住率先开了口。

闻言,刘健却是挑了挑眉:「徐阁老的意思是,打算抗旨?」

简单的两个字,再次让内阁的气氛冷了下来。

要知道,明朝的内阁可不是唐朝的中书门下,虽然从流程上来说,正式的诏书要经由内阁来草拟,但是,这并不代表内阁有拒诏的权力。

事实上,如果皇帝真的下了决心,不经过内阁直接下中旨,也是具备法定效力的。

但如此一来,其实就意味着,内阁彻底成了摆设,而且会使得内阁和皇帝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这显然也不是在场的这些人想要看到的,

此时,上首的刘吉终于开口,道:「我观陛下之意,应是对朝中官员,滥用天变之说干预朝事有所不满,既是如此,那我等拟出诏旨,将这些假借天变邀名之辈申斥一番,也便罢了,至于天人感应之说,依我之见,诏旨当中,可以不必提及,诸位以为如何?」

这倒是个不错的办法。

原则上来说,内阁的权限只在于根据皇帝的口谕,形成正式的诏旨,并不能修改其中的内容。

但这中间,总归是有些模糊地带的。

比如现在,在从口谕到诏旨的转换过程中,势必要删繁就简,这便是操作的空间,也是内阁在对皇帝的口谕不满时常用的手段,

尹直第一个站出来表示赞成:「首辅大人说得对,陛下只恐是情急之下,一时未说明白,我等身为侍从之臣,自当懂得陛下之意,陛下既然是要申斥这些邀名之臣,申斥便是,似是天人感应这等敏感的话,倒不必多说。」

徐薄很快也表示了相同的看法,于是,刘吉最终看向了刘健,道:「希贤觉得呢?」

刘健是在场众人当中,唯一真正清楚朱佑堂决心的人。

又或者倒不如说,他其实是故意没有说那麽明白,毕竟,他这才刚到内阁,这帮人就联手算计了他一回,刘健自然是要想办法报这个仇。

「既是首辅大人的意思,我自然不敢有其他看法,只是,若是陛下怪罪下来—」」

刘吉眉头微动,立刻就察觉到,刘健的话风不对,所以,他当机立断,道。

「自然是我等内阁众臣一同承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