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边患(2 / 2)
将两本奏章摆在眼前,迟疑片刻,朱佑樘率先打开了屠滽的那份。
事实上,对于屠滽此人,朱佑樘是寄予厚望的。
细算下来,除了那些明显不安分的所谓东宫旧臣之外,现如今朝堂上下,真正算是朱佑樘亲自提拔起来的重臣,也就只有屠滽一个。
至于朱佑樘提拔他的原因也很简单,屠滽知兵!
虽然屠滽是科道出身,但是,他从最开始所任的官职就是勾稽军储,其后曾察刑狱事,得到当时的都御史王越赏识提拔。
再后来掌南京都察院时,曾监理安南诸事,对于军政兵事多有见地。
相较于已经老迈的馀子俊,屠滽更加年轻,也更有冲劲儿,适合兵部尚书这个位置。
不得不说,屠滽的确没有辜负朱佑樘的期望,虽然这份奏章来得晚,但内容却很详实。
在这份奏章当中,他着重论述了大明的边防情况和地方军备,看得出来,是花了工夫的。
翻来覆去的看了两三遍,朱佑樘将奏章放下,重重的叹了口气。
虽然心中早就已经有数,但是,当一切再次摆在眼前的时候,他还是觉得有些触目惊心。
大明如今的兵备很差!
不论是外部还是内部,都是如此。
首先是北部的鞑靼,虽然在成化时期,大明在和蒙古的作战当中普遍占据上风。
但是,从战略上来说,明廷始终没有办法,将河套地区彻底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大多数时候,不过是和鞑靼进行着不断争夺河套的拉锯战而已。
到了弘治朝,因为朝廷方略的变动,整体的军事手段开始收缩,更进一步给了鞑靼发挥的空间,让河套地区成了鞑靼来去自如之地。
而除了鞑靼之外,明朝此时面临的边患威胁,还有西边的吐鲁番和东北的兀良哈以及建州女真。
尤其是最后这个名字……朱佑樘想起的时候,目光中都不由闪过一丝冷意。
尽管在成化朝,建州女真经历了犁庭扫穴般的打击,损失无比惨重,也使得其往后的数十年都不敢再对明廷有不敬之处。
但是,经历过数百年光景的朱佑樘却明白,最后取走了这大明江山的,恰恰是这不起眼的女真一族。
这还只是最主要的边患,除了这个之外,西南地区土司势力也是屡降屡叛,不容乐观。
而除了外部的威胁之外,更让人触目惊心的是内部的糜烂,以辽东地区为代表,军屯废弛,兵士逃亡严重,边将腐败,战力低下。
如此种种问题,让曾经强大的明王朝,骨子里早就已经被掏空了大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