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十二章:激进派与保守派(2 / 2)

加入书签

万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要知道,拟定登极诏书的时候,朝中科道官员可还未有动作,但那个时候,万安就已经开始提前准备,开始禁止风闻言事,此后更是借李文祥一事,肆意打压科道。

由此可见,哪怕是他们不动手,李孜省一党也必然不会束手就擒,既然如此,那倒不如趁着眼下这个势头,彻底来一番刮骨疗毒。

须知风险越大的事,同样意味着收益越大。

这一次他们如果能够成功的话,那麽,不仅能够驱逐奸佞,更能够让朝堂上空出一大批位置。

到时候,他们这些为朝廷驱逐奸佞的有功之臣,岂不是能拿到更多的好处?

「我觉得姜御史说得对,既然要弹劾,那就弹劾到底,没有半途而废的道理。」

「不错,虽然一次弹劾这麽多的大臣,看似会让朝局动荡,但是,如果放任这些奸佞之辈继续立于朝堂,他们必然会继续兴风作浪,长痛不如短痛,还是应该及早解决此事才是。」

「我赞成,李进士前车之鉴,我等不可忘记,彼辈奸佞之徒心思狡诈,手段狠辣,若我等此时心慈手软,来日他们必定继续在陛下身侧鼓动,如此一来,只怕会更加不妙,故而,我等此时还不可放松,当乘胜追击……」

王质听着这些议论,粗粗的又扫了一眼在场的众人,果不其然,持这种激进看法的,大多都是刚入仕没几年的十三道御史。

稍微有些官场资历的给事中们,大多都眉头紧皱,面色犹豫,显然十分摇摆不定。

他看了一眼身旁的老师徐溥,果不其然,见后者的脸色也颇有几分不好看,于是,他低声道。

「徐侍郎,如此做法太过激进,要不我……」

话未说完,徐溥就摇了摇头,制止了他。

随后,在王质意外的目光当中,徐溥轻咳一声,缓缓站起身来,目光在周围扫视一圈。

「诸位请听我一言。」

于是,众人议论的声音顿时低了下来。

随后,徐溥抬头看着对面的刘健,又似乎是在看着在场众人,就在众人以为,这位清流大佬,总算是要表明自己态度的时候,徐溥却皱着眉头道。

「今日我来之前,遣人去锦衣卫打探了消息,此次锦衣卫出动,共拘捕了六十二名有品级的官员,其中,僧道官有近五十人,据说是牵扯到和内官交结,窃运内库财物。」

「剩馀十多名官员,连带李孜省在内,上至正四品左通政,下至正七品主事,牵连甚广,即便以如今的规模而言,称是陛下登基后的第一大案也不为过。」

「李孜省一党本幸进之徒,理当黜落,故而,诸位听闻此消息时,皆拍手称快,但是,我却不得不提醒诸位,这或许并非好事……」

这话显然和在场众人意料中的内容不同,因此,很快就再次引起一阵低低的议论。

与此同时,坐在徐溥正对面的刘健,似乎也想到了什麽,两道眉毛迅速就绞在了一起,面色罕见的变得有几分迟疑。

见此状况,徐溥的语气微微一停,继续道。

「如此众多的官员,一次性被锦衣卫捕入狱中,本就骇人听闻,只因李孜省一党皆为奸佞,所以诸位才觉得大快人心。」

「但是,如果诸位打算乘胜追击,继续弹劾朝廷大臣,那我就不得不提醒诸位,若是弹劾奏上,陛下雷霆震怒,亦将这些被弹劾的大臣投入狱中,又该如何?」

「诸位是还觉得理当如此,还是收回前言,劝陛下暂息雷霆之怒,以安社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