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角力(1 / 2)
封建时代下,皇帝的神圣性,是通过各种实际的措施来加以保证的。
先皇驾崩,天下缟素,这句话不仅仅只是喊一句口号,而是对实际状况的客观描述。
尤其是作为官员,除了要着斩衰服,朝夕哭临之外,还需遵守一系列的禁忌,譬如不兴鼓乐,不饮酒食肉等,以表哀思。
但事实上,这些繁复的礼制,框住的只是行为而已。
真正为成化皇帝驾崩感到哀痛的,恐怕是没有几个。
至少,不包括李东阳和谢迁这样的东宫旧臣!
夜色沉沉,二人在一处暖阁当中对坐,眼前摆着一盏清茶,默默无言,似乎都在等着对方开口。
窗外小雨淅淅沥沥,滴答的声音打在屋檐上,最终,还是谢迁按捺不住,抿了口茶水润了润喉,便道。
「李学士,你今日邀我前来,可是有何事要谈?若是无事的话,明日在下还需上衙,怕是不能陪你在此枯坐。」
不错,今日乃是李东阳邀请谢迁前来一叙,但是偏偏谢迁到了之后,李东阳却迟迟没有说话。
这让谢迁感到有些不悦,忍不住在言辞当中,小小的刺了李东阳一句。
言下之意,你李学士现在丁忧在府,无所事事,可我谢迁可还有朝职,没工夫在这跟你比耐性。
李东阳自然能够听得出谢迁的不满,但是,他却并不着急,反而慢悠悠的端起茶壶,将自己的茶杯斟满,轻轻抿了一口后,方道。
「如今正是大丧之时,诸事皆停,谢谕德身为东宫属官,既非中枢阁老,也非部院大臣,却不知忙的都是何事?」
话语当中带着一丝揶揄之意,同时,很明显也是对谢迁刚刚那句话的反击。
尤其是,他们二人刚刚经历过白天的那场奏对,结合起来理解,李东阳这话的意思,就更加值得细品了。
谢迁眸色微沉,语气越发不悦。
「李学士,你也是清流出身,读圣贤之书,岂不闻君子立世,求忠孝节义,辅佐圣上,平济天下,乃读书人职责所在。」
「难道说你觉得,朝政诸事,只有阁老重臣,才有资格置喙不成?」
不得不说,谢迁也不是易与之辈。
李东阳方才那番话,是在提醒谢迁,眼下是先帝丧期,应当安分守己,不要兴风作浪。
同时,隐晦的表达了,自己对于今天奏对时谈及的那件事的态度。
谢迁听懂了。
但是,他却并不愿意低头,或者说,不愿意向李东阳低头。
所以,他搬出了一番君子谏诤的大道理来应对。
李东阳低头,轻轻晃了晃面前的茶水,感受着还算温热的杯盏,他抬眸道。
「自古君臣有别,各有所司,值此新旧交替之时,是机会,但也是风险,谢谕德若当真是忠君之人,此时便该体谅陛下的难处,不是吗?」
谢迁的神色有些复杂,他的目光和李东阳在空中对撞,气氛一时再次陷入了凝滞当中。
最终,还是谢迁率先低下了头。
原因也很简单,李东阳如今丁忧在府,是劣势也是优势,丁忧的身份让他不能正面参与政务,无法对朝政施加直接的影响,但同时,也让他可以置身事外,行事决断上更加利落。
相较之下,谢迁身处朝局之中,各方压力之下,就注定了他无法逃过站队表态的命运。
而不管他作何决定,都必然要面临开罪另一方的后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