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撒哈拉铁路计划(1 / 2)
第172章 撒哈拉铁路计划
法国好歹也是响当当的高利贷帝国主义,作为西贡的法兰西国家银行行长,德拉约稍微发散思维一下,就能够感知到这种快速扩张的风险性。
次贷危机就是贷款机构为了追求高额利润,放宽了贷款标准,推出了各种高风险贷款产品,这一点错都没有。
所以科曼要泰国农民用土地作为抵押,这其实已经算是上了一层保险。
在土地抵押的基础上,贷款第一年利率极低,但是在第二次贷款也就是明年开始利率会大幅重置飙升。
这也是容易解释的,可以说是法国也要正常盈利,但其实也是在筛选不合格的贷款者,降低了出现次贷危机的风险。
泰国毕竟是一个独立国家,法国不可能像是对待尼日那样,毫无心理负担的拿走一百块钱的物资,然后像是打发要饭的那样给两块钱意思意思。
德拉约想要避免法兰西国家银行出现损失的心,科曼绝对可以理解,最恶劣的情况就像是次贷危机一样肆无忌惮地发放贷款,因为他们可以立刻将贷款卖掉变现,而不关心借款人未来能否还款。
但这件事成功率还是非常高的,因为它绑定了目前泰国唯一的支出产业稻米出口,一旦出现类似次贷危机的事情,泰国整个支出产业都会受到波及,这些泰国银行把自己全卖了都填不满。
说服了西贡法兰西国家银行行长之后,接下来一段时间的主要工作就是马上将泰国的稻米种植铺开,恢复之前的稻米出口。
对此泰国政府也没有异议,比起之前法国总是拿着枪说话的过往,这一次法国确实是掏钱了,诚意已经前所未有。
如果泰国要是觉得法国太好说话,万一人家重新回到拿枪说话的版本可怎麽办?
以泰国的体量来说,法属印支的十万出头法军还是相当有影响力的,就连法国愿意出面帮助泰国,都让泰国人好像感觉在做梦。
一连半个月,泰国各界都在盛赞法国的慷慨,也第一次认识到了法国三色旗的自由平等和博爱。
其实像是法国这种法郎超发严重,还没有英国那麽强大的流通范围,把法郎对着泰国这种国家进行投资,算是各取所需。
法国之所以被称呼为高利贷帝国主义,而不是明显资本更加强大的英国,就是因为法国的资本输出则更纯粹地表现为公债和国债。也就是说法国是集中在债权领域的资本输出。
英国虽然金融力量更强,但其实还是坚持着围绕工业的投资,英国输出输出多与本国工业丶贸易和殖民扩张直接相关。
反而法国更愿意参与到其他国家的债券市场,通过一个国家最稳定的公债和国债来盈利,这才会被称之为高利贷帝国主义。
从这种特徵来说法国在投资领域还真比英国和美国更像,这个更像指的是二十一世纪的美国。
法国的高利贷帝国主义是怎麽完蛋的呢?还不是因为帝俄崩盘,把法国干出心理阴影了。
这一次也差不多,科曼选择了当前几乎和国家同等重要的支柱产业。
来绑架这一次的稻米,在稳妥性上几乎和泰国这个国家具有同等意义。如果是十九世纪的法国银行家知道科曼今天的举动,也会赞叹一句不愧是高利贷帝国主义的正统接班人。
在泰国一扫颓势,开始如火如荼的恢复支柱产业出口的时候,总理比里·帕侬荣再次对法国的大国风范表达了感谢,泰国的文官政府并不稳定,作为一个刚刚从封建王朝朝着现代国家转变的国家,泰国还面临很大的困难。
这点科曼绝对相信,一般从君主国家变成君主立宪之后,很少有反攻倒算的,但泰国做到了。
在军队的作用下,泰国频繁的出现军事政变,军队甚至带着本来已经透明的拉玛九世,一步一步的恢复了君主实权。
所以泰国总理的感谢,科曼绝对认为当之无愧,但亲兄弟明算帐,他可不是来彰显国际主义的,再次对比里·帕侬荣强调,「不管以什麽价格成交,所收回的资金都相当于一笔无期限的无息贷款,等我们在泰国的投资获益后,再通过捐给某个基金会的方式归还。我只需要一个承诺,一个将来可按优惠价格购买这些公司产品的承诺。」
科曼没有把话说的太明显,可作为总理的比里·帕侬荣自然明白真实意思,点头承诺道,「法兰西国家银行的投资,绝对会迅速的回到你的手里。」
不是科曼贪婪,他的投资在泰国过一圈起到安稳人心的作用就行了,他还有很多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做,美元还是留着做大事比较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