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华商的希望(1 / 2)
第169章 华商的希望
科曼也深谙看菜下碟的道理,上来就是文明古国三件套,从五千年文明史入手,拉近双方的距离。
但在艾克达等其他法国人眼中,就显得非常奇怪了,他们不知道科曼叽里咕噜在说什麽。
因为西贡的稻米交易也要和华人打交道,简单的日常对话他们并非不懂,但历史文明这一快就有点超纲了。
这给艾克达急的还不能表现出来,在科曼完成一轮吹捧,有了宾主尽欢的趋势之后才抓住机会询问,「庭长在说什麽?」
「赞叹一下五千年的辉煌历史。」科曼抽空照顾了一下艾克达的情绪,同时举起茶杯和廖公圃点头示意。
「啊?」艾克达张了张嘴,最终还是选择默不作声。法国什麽时候尊重其他国家的历史了?
狮身人面像是拿破仑用大炮轰的,越南皇帝的玉玺是法国亲手砸的,法属非洲有什麽文明遗迹,先到场的往往是法军。
可以说在殖民帝国当中,法国采取的态度,和东方大国以及越南曾经实行过的政策最像,强制同化丶移风易俗。严重点形容成剃发易服都可以。
到了十九世纪末期,法国开始改变看到就摧毁的方针,但这个改变也就是允许存在,这是因为欧洲的环境变了,法国相对国力在下降。开始受到其他国家的影响,英国在全世界挖掘文明古迹,德国人专精追捧古希腊。
当然欧洲国家也没有忘记东方大国,英国生物学家总结四大发明丶英国人类学家总结三大菜系,都没把东方大国忘了。
但早期欧洲的中吹是义大利,上下五年前在欧洲流传的这麽广泛,是因为这就是义大利传教士总结并且散播的,作为罗马帝国的正统继承人,义大利这个国家别看做同盟的时候不怎麽样,但在不涉及战争的时候一直都很有话语权。
虽然在早期的考古工作当中,西方的探险者是不可能深入东方大国境内,像是对其他三个那样到处挖掘,也无法确定东方大国的历史有多长,但上下五千年的概念还是被接受了。
再之后才是梁啓超四大文明古国的概念被提出,各国也广泛接受。被广泛接受的原因也是因为体量,这个因素一直都是重要的。
在二十一世纪,一有什麽援建工程,埃及也是这麽在对话的时候开篇,埃及说中埃两个文明古国的真诚帮助,伊拉克也代表苏美尔文明说和埃及差不多的话。
但是一部分埃及人和伊拉克人对对方可不怎麽友好,互相指认对方的源头是自己的殖民地。
其实就是和印度认为自己对东南亚佛教国家有特殊地位差不多。
印度也往往在提及东方大国的时候,提及中印两个古老文明怎麽怎麽。但普通印度人对古埃及和苏美尔文明又看不起。
只有国力强大才对不被定义,在国力不够强大的时候,体量就是一种国力。
埃及和伊拉克,撑不起古埃及和苏美尔,同被穆斯林化关系不大,这两个国家就是单纯的和国力概念比较遥远,现有体量又都不值得重视。
「廖先生,我们对曼谷交易中心的恢复十分看重,相信这也是泰国政府和国王希望看到的。」通过光辉的历史,科曼赢得了至少廖公圃的不反感,现在就可以进入正题了,「我们相信欧洲市场也期待泰国的作用。」
稻米在欧洲确实不是主流,但要说欧洲国家就完全不认可就想多了,无非就是食用的比例问题。
科曼还听艾娃加德纳说过美国现在的校园午餐,在一些学校当中也提供米饭作为午餐,这和科曼印象中已经距离喝机油吃润滑油不远的美国食品相差甚远,只能说转变才刚刚开始。
美国诞生速生白羽鸡的明日之鸡比赛才刚刚结束一年,现在连美国都讲究营养均衡,有米饭的供应完全说得过去。
在廖公圃的侧耳倾听之下,科曼表示了路易孚达想要帮助曼谷恢复稻米贸易中心的好意,「如果廖先生觉得这对泰国有利,那我们愿意和泰国政府和商界的同仁们好好谈谈。」
廖公圃听完之后十分动容,世界大战已经结束一年,泰国这个名义上的参战国经济情况很差,战争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物价飞涨,尤其是大米等基本生活物资的价格高得离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