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三十四章 伊朗危机(2 / 2)

加入书签

「我也是头一次看到这麽多现金,这一路上都睡不着,就怕出点什麽事情。」马丁一见面就不由得抱怨,然后给了科曼一个大大的拥抱,「这可是我们部队的财富,一定要安全。」

「安全,存瑞士银行最安全。」科曼有些讥讽的开口,「我们现在在海外省油几个大项目,都需要启动资金,比如说乌恩扎钢铁厂的扩大,还有磷矿项目,这笔钱本身就是要投资的,现在正是一个投资的好时候。」

「投资?成功率高嘛?」马丁虽然平时一副信心满满的样子,但也是第一次面对这样的大项目,信心并没有这麽足。

「本土的企业能不能负担当前项目所需要的设备?」科曼直奔主题道。

马丁点了点头,这些项目他之前都已经在电报上知道了,于是介绍自己了解的情况,「化工设备的制造有自己的规律,我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本土企业对于大化肥装置的其他部分还有一些信心,尤其是如果能够引进美国技术,完成这些装置的制造难度并不特别大。主要的障碍是在压缩机组上,他们明确跟我说,要从美国进口。」

「看起来战争对法国的破坏力,不仅仅体现在军事工业上面。」科曼叹了一口气,但他也能够理解,这个时代美国真是全方位的强大。

可能在二战之前还有一些技术比较粗糙,但经过这一次的世界大战,真是把所有短板全都给补上了。

马丁只是转述,他不懂这方面的知识,「其他部分主要是一些罐丶管道之类,本土的工艺水平和英美有一些差距,但并不是不能弥补上的。但肯定需要时间,可是从你的态度上看来,项目很急。」

「我们还真没有多少时间。」科曼咧嘴一笑,稳固阿尔及利亚的安全局势当然是越早越好,万一东南亚打起来了呢?

到时候科曼一个上尉去告诉法国政府,实在不行的话把法属印支给扔了?

别说他没这个力度说话没人听,就算是说话有人听的德拉贡上将也不敢反对,军队需要一个鸽派将领当老大麽?

二战之后法国陷入了一种思维,那就是必须证明自己能打,想要把被德国横扫的印象扭转过来,大多数声音都是这样,德拉贡上将跳出来说算了?

甩开纷乱的想法,科曼也不纠结独立自主了,对着马丁道,「只能辛苦你了,你也看出来我现在不能离开,阿兰还在奥地利呢,只有你比较自由。把我们缺失的东西从美国买回来,补全不足的地方,君士坦丁的项目就可以动工了。」

马丁也知道自己现在责无旁贷,答应下来过了一会分享了一个消息,「最近英国报纸一直在报导伊朗问题,好像影响很大。」

「让苏联撤军?」科曼一下回忆起来,好像二战后美国和苏联的第一次对抗就是在伊朗,有人说这是冷战的预演,邱吉尔的铁幕演说只不过是把话挑明了,加快了这个进程。

一九四一年英苏联手占领伊朗,苏联藉机扶持当地分离势力。快进到一九四五年,德国日本都投降了,苏联该撤军了,可它就是赖着不走,还在伊朗北部鼓捣亚塞拜然自治。

伊朗国王礼萨·汗以前想平衡外交,拉美国和德国进来对抗英苏,可全失败了。德国势力一进伊朗,英苏就火了,联合占领后,礼萨·汗被迫退位。

德国投降了,但是美国成功留下了,现在伊朗政府就是拉入美国,想要把英国和苏联赶走,没有叙述错误,伊朗同样想要把英国赶走,只不过刚开始是只针对苏联。

苏联下一个就是英国,摩萨台让英国人滚蛋,伊朗局势的演变其实完美诠释了冷战早期形势,警惕苏联但更要防备英国。

这和法国关系不大,法国在中东的势力就剩下法属叙利亚了,那是英国的问题,英国被削弱了,法国才有骑在英国脑袋上的机会。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