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7章 风雪将至(1 / 2)

加入书签

第157章 风雪将至

天色阴沉得厉害,铅灰色的云层低低地压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寒风吹过,发出呜呜的声响。

王承恩紧了紧身上的袍子,忍不住哈出一口白气,飞快地搓了搓冻得有些发僵的手。

他站在一座巨大的屏风旁边,这屏风足有一人多高,用厚实的木料作框,下面装着木质滚轮,裱着几层洁白的纸张。

放眼望去,从皇极门下的御座前,一直向外延伸,整整八十座这样的屏风,无声地矗立在丹陛两侧。

这阵仗,他入宫以来闻所未闻。

内书堂的太监近乎倾巢而出,两人一组,负责一座屏风。

王承恩的搭档是方正化,他最相熟的方公爷爷。

他们的任务,是在听到特定信号后,一同将屏风上的纸张撕下,露出下一层的内容。

为此,他们甚至在课业之外,专门抽出时间演练了数日。

「咚——咚——咚——」

接连三通鼓响,厚重而沉闷,穿透清晨的寒雾。

这是旗尉入场的信号。

大汉将军丶红盔将军丶散骑舍人,甲胄鲜明,步伐整齐,依次在指定位置站定,为即将到来的大朝会构筑起威严的框架。

王承恩的目光从那些鋥亮的盔甲上扫过,却冷不丁地看到对面的方正化挤眉弄眼。

他顺着方正化的眼神望去,看了好一会儿才发现端倪。

正对着他们的一名大汉将军,身形魁梧,站得笔直,可他背心处的盔甲上,竟然锈迹斑斑,在这一片肃杀的仪仗中,显得格外刺眼。

他又转头看了看,才发现他附近的大汉将军似乎都是如此。

要麽是甲胄破损,要麽是军靴残旧,看起来十分窘迫。

看起来似乎还不如他们这些内书堂的小太监们光鲜。

……

王承恩心里怪怪的。

三个月以前,他还躺在京城某个小黑屋里痛哭呢,又哪里会知道大汉将军应该是什麽样的。

只是……总感觉不太对。

王承恩看了方正化一眼,谨慎地摇了摇头。

方正化翻了个白眼,也不在挤眉弄眼了。

两人垂手站着,眼观鼻,鼻观心。

午门上的一声钟声悠悠传来,这是文武百官入场的信号。

他们穿着品级各异的朝服,按文东武西的序列,鱼贯而入。

然而,当他们踏入皇极门广场,看到那八十座屏风时,原本整齐的队列中,立刻起了一阵细微的骚动。

走在前面的大学士和部堂倒是心中有数。

毕竟这东西他们在第三次日讲之时已经看过了。

五面屏风和几十面屏风相比,虽然有些震撼,但也在常理之中。

他们很快便恢复了平静,目不斜视地走向自己的位置。

而跟在后面的中低层官员们,则没那麽好的养气功夫了。

他们中的许多人,早已通过各种渠道听闻了些许关于「第三次日讲」的传闻,此刻亲眼看到故事中的场景就在眼前,无不面露讶色,交头接耳,对着屏风指指点点。

难道……

今天又有经世公文?

陛下终于要答「人地之问」了?

他的回答,又会和京中如今普遍谈及的那些做法有何不同?

「陛下升座——」

随着一声悠长的唱喏,朱由检身着龙袍,头戴翼善冠,从门后走出。

他一眼扫过下面黑压压的臣子,径直落座。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跪拜声后,群臣起身。

永昌帝君登基以来的第二次大朝会正式开始!

鸿胪寺一声高唱:

「奏事——」

顺天府尹薛国观轻轻咳嗽一声。

等了片刻后,便在在无数道惊诧的目光注视下,从队列中走出,行至御前,跪倒在地。

「臣,顺天府尹薛国观,请奏京师新政,修路一期之事。」

他的声音不算洪亮,但在此时寂静的广场上,却造出了轩然大波。

群臣顿时哗然。

大朝会的奏事流程,乃是祖宗传下的规矩。

谁先谁后,谁主谁次,都有着严格的讲究,是朝堂秩序的体现。

吏部为天官,礼部掌仪典,再往后则是其他各部。

顺天府,如何能在这大朝会上第一个奏事?

方才入京的侯恂,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异样。

天道循环,人事代谢。旧辙方故,新轨将成?

这位新君,要将今日这场大朝会上宣告他的新政麽?

御座上,朱由检对下面的骚动恍若未闻,只是淡淡地开口。

「奏。」

薛国观早已知晓流程,他镇定地从袖中取出题本,双手呈上。

一名鸿胪寺官员连忙上前接过,转身快步走到丹陛中央,展开题本,大声念诵起来。

「臣,顺天府尹薛国观,领圣谕督办京师修路一事。自九月四日领命以来,赖圣上天威,各官用命,一期工程已然……」

就在鸿胪寺官员开口的瞬间,一道鞭响同时响起。

王承恩和方正化精神一振,与其他丶屏风后的太监们一起,动作整齐划一地将面前屏风的第一层纸「哗啦」一声撕下!

露出了下面早已写满字迹的第二层。

鸿胪寺官员的声音洪亮,口音醇正,远远地传开。

侯恂,正站在队列中间。

他没有去听那鸿胪寺官员所念的题本之词。

敏锐地嗅觉告诉他,一切的关键在屏风之上。

他是眯起眼睛,仔细看向不远处那座屏风上的文字。

一看之下,果然如此!

屏风上的文字,与鸿胪寺官员念诵的奏疏内容,并不完全一致!

这里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繁复的修饰,只有一行行清晰丶利落的条目。

【京师修路一期工程概要】

【筹集金额】:共计五十一万四千二百两。

【修路范围】:宣武门大街丶朝阳门大街,共计一千二百九十三丈。

【修路标准】:路中八丈铺以石板,路面微拱,以利排水。左右各一丈,辟为行人道,栽植树木以为分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