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7章 朕欲使日月幽而复明(必订章,求月(1 / 2)

加入书签

第137章 朕欲使日月幽而复明(必订章,求月票!)

「我没有什麽问题了,你还有什麽问题要问我吗?」

这话一出口,朱由检便心中「卧槽」一声,瞬间就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

一时放松之下,居然不小心把后世面试的习惯带了过来。

果不其然,殿中瞬间安静下来。

高时明和王体乾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注到了卢象升的身上,眼神中充满了惊异。

臣子问君?!

这是何等的殊荣?何等的青眼有加?

自古以来,凡有臣子问君,哪场不是流传千古的佳话?

这位卢象升,如何能被陛下如此另眼相看!

卢象升显然也被这别开生面的「最后一问」给镇住了,愣在原地,沉默了许久。

他几次张口,又重新闭上,无数个问题在他的脑海中穿梭来去。

问新政?问天下?问时局?

似乎都有道理,但似乎也都差了一些。

突然,入京时,那位老农一句毫无关联的话,闪入了他的脑海。

「俺也不知道啊。反正里长来通知,就是每家每户,都得交一束草。」

——所以,要革弊天下。

那革弊以后呢?那位老农,还要交一束草吗?

模糊的念头闪过,卢象升不再犹豫,直接开口:

「陛下欲要革弊天下,那……在陛下心中,革弊之后的天下,又会是什麽样的呢?」

精彩!

王体乾听得此问,不由心中暗赞一声。

这个问题,具体又宏大,根底里直指本心,问的是一位帝王的终极理想。

这既是好奇,更是一种……追随者对领路人的终极叩问。

高时明更是屏住了呼吸。

陛下只对他说,要「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但狂澜为何而倒,大厦扶起之后又将是何等模样,他其实也不甚了了,只是盲目地丶竭尽全力地去做着陛下需要他做的一切事情罢了。

卢象升问完这话,心中再无杂念,只是认真地看着御座上的皇帝。

殿中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于一点,等待着这位年轻天子的回答。

朱由检一时间也陷入了迟疑。

并不是不知道如何回答。

在后世,给团队画了那麽多个饼的他,可谓是不会作诗也会吟。

他太懂画饼了,大明1627这个时间点,没有人比他更懂画饼!

只是,要画一个怎样的「饼」呢?

共同富裕?太过超前,无人能懂。

三代之治?老生常谈,失之于空。

要画一个既符合这个时代的认知,又能稍微超越时代一些的「饼」才行。

更重要的是,画饼,并非为了画饼。

而是要藉此,表达自己的志向,并找到自己的同路人。

……

时间仅仅过了片刻,却又好像过了很久。

朱由检终于缓缓开口。

「卢卿,你可知,人之一生,会有三次死亡?」

他顿了顿,不等卢象升回答,便自顾自地继续说了下去。

「第一次死亡,最为简单。天命有常,或遭灾厄,或尽天年,形体朽坏,魂归天地。此可谓『身死』。」

「第二次死亡,则需百年。身死之后,亲朋故旧,念念在心。然岁月流转,所识之人,或相忘,或凋零。待到世间相识之人尽皆亡去,则人世之牵绊,恩怨情仇,故旧人情,皆如云烟散尽。此可谓『情死』」

朱由检环视众人,语气略沉。

「而第三次死亡,却要问青史才知了。人生百年,倏忽而过。若于此世间,未立尺寸之功,未成一家之言,声名寂寂,事迹寥寥,则青史不载。待到千年之后,谁还知晓此人曾来过这世间?此可谓『名死』。」

朱由检说完,大殿之中安静无比。

高时明丶王体乾丶卢象升三人,都在细细回味着这番话。

这番言论,别开生面,却又直抵人心。

儒家有「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一说,亦有「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之三不朽之论。都是在讨论生死之事。

可陛下这「三次死亡」之说,中间多了一层情死,别开生面之馀,却又更层层递进。

将生死之间的大恐怖说得淋漓尽致。

因此也就更显得最后青史留名之必要性了。

只是……

人有三死,那麽……国呢?

他们都是聪明人,这番精彩论述居然也不过只是引子,那真正的答案,又将是何等精彩呢?!

殿中三人,忍不住都屏住了呼吸,等待陛下接下来的话语。

果然,朱由检停顿片刻,继续说道。

「而国家,同样有三次死亡!」

他猛地站起身,走下御阶,语气铿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