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大明群星闪耀!(求票票)(2 / 2)
当然,也有一些他记得的「非人才」,比如阮大铖丶董其昌之流,他就很乾脆地直接忽略了。
他伸了个懒腰,这才发现周钰和高时明都在一旁,殿中不知何时也已点起了烛火。
他先对着周钰温柔笑笑,然后转向高时明问道:
「朕把这名单看完了,但却有几人没有找到,不知是何缘故?」
「就是毕自严丶朱燮元丶熊文灿丶宋应星这四人。」
高时明躬身,略微回忆了一下,答道:
「回禀陛下,熊文灿丶朱燮元二位大人,如今正在籍丁忧。」
「其中朱燮元大人是天启四年丁忧的,目前应该也快到时间了。」
「而毕自严大人,自天启六年后,便一直在家养病。」
「至于最后的宋应星,奴婢确实没有印象,要回去翻翻看才能回禀。」
丁忧,养病……
朱由检沉默了片刻,手指在桌案上轻轻敲着。
毕自严的病应该不是大碍,照常起复即可,正好让他来负责清理大明的财政烂帐。
历史上他出名的是《度支奏议》,低配版的《万历会计录》,但治国理财上倒没有什麽特别有印象的亮点。
至于熊文灿,他想起这个人还是因为他招抚了郑芝龙。
朱由检一时间有些犹豫不定。
招抚郑芝龙这个事情,一定要他吗?
他怎麽隐约记得这家伙后来到关中招抚农民起义军,好像还把事情弄得一团糟呢?
而且如今郑芝龙到底是什麽想法?
从他后面投清来看,拿忠君爱国这一套估计是没什麽用的,要谈还是要谈利益。
可是现在自己对他的了解也太少了。
他的船队规模到什麽程度了?现在南洋各国丶洋人船队丶华人海盗丶日本幕府等各方势力究竟情况如何?
明朝有什麽东西可以制约他,牵制他,利用他?
毕竟真要做成这件事,就必须要拿到「实」啊,而不是满足于所谓「四海升平」的虚名。
关税的银子丶海外贸易的银子丶开启海运的可能性丶从东南亚压榨粮食的可能性,每一样都是回报巨高的。
算了,先把福建广东那边的海商丶军户丶贼盗都拎一些过来聊聊看,毕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如此说来,熊文灿倒也不急,让他在家乡丁着忧先吧。
至于朱燮元……
四川那边的奢安之乱倒是要尽快处理,今早郭允厚才刚刚说起过这事。
辽饷520万两定额,有156万都投在川贵那个无底洞里呢。
这麽远的距离,根本是鞭长莫及,这仗虽然最后打赢了,但中间多少钱粮浪费却根本管不得,知不道。
与其如此,跳过中间过程,直接起复最终赢下这战的朱燮元,或许也能少亏一点。
等等!鞭长莫及?
朱由检突然意识到了什麽,他猛地抬起头,问道:
「高伴伴,如今从北京发一道旨意,到南直隶丶福建丶四川丶贵州等地,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从北京发公文到全国各地的时间,参照《大明一统诸司文武诸司衙门官制》这本书。
这书是万历年间刻录的,还算写实。
除了辽东那旮沓有问题以外,其他地方应该都是准的。
(那个时候发信去辽阳,不是宁锦通道,而是去山东坐船哈哈)
——
我把北京到两京十三省和一些地方的公文到达期限丶文人出行时间丶300里加急丶600里加急换算了一下,作为本书的时空距离设定。
详见作品相关中《明末时空距离设定:从北京到南京要多久》
——
宋应星这个时候还在苦哈哈地考进士呢,估计已经快到京城了~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