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遗憾(5K,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读)(1 / 2)
第159章 遗憾(5K,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读)
午饭过后,陈秉文找了个机会,私下对李国伟说道:「李经理,厂子的事情这麽顺利,这次真是多谢你了。」
说到这,他顿了顿,试探着问道:「下午我还有个不情之请.东莞离顺德不远,我想去顺德老家一趟,探望一下多年未见的外公外婆和舅舅姨妈。
你看方不方便?」
陈秉文知道,这个时节大家都在摸索前行,自己身上港商的身份,短时间内既是一层光环,同样也是一道束缚。
果然,李国伟一听这话,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了,露出了极其为难的神色。
他搓了搓手,压低声音,十分为难地说道:「陈生,这个这个恐怕真的不好办啊。」
他看了看四周,确认没人注意,才凑近些有些无奈的解释道:「陈生,现在政策虽然松动了些,但对你们港商的活动范围和区域还是有严格限制的。
『三来一补』主要在指定的工厂区域,上头批文也只允许你在东莞县这个点进行投资考察。
跨市丶跨省,尤其是深入农村地区,是绝对不允许的。」
「我虽然是华润的,但和地方上的公安丶外事丶统战部门毕竟隔了一层。
没有正当的丶报备过的理由,我实在没办法安排你去顺德,更别说进村了。
这万一万一路上遇到盘查,或者被哪个公社汇报上去,不仅你会有麻烦,连带着东莞县这边和我们华润,都要写检查丶挨批评的。
这.这责任实在太大了。
如果你实在想去,提前报备审批,下次来的时候就应该可以了。」
陈秉文听了虽然心里有些失望,但他完全理解李国伟的难处。
李国伟说的句句都是实情,1979年初的内地,规矩就是如此严格,绝非儿戏。
如果未经报备,擅自活动,尤其是农村这种警惕性比较高的地方,被当做敌特分子抓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李经理,我明白了。规矩就是规矩,我们按规矩办事。你说得对,不能让你为难。」
他顿了顿,退而求其次地说道:「这样吧,李经理,能不能再麻烦你一件事?
我母亲准备了一些带给老人的礼物丶信件,还有一些钱。
你看能不能托个绝对可靠的人,想办法帮我捎到顺德碧江村去,交到我外公汪福年手上?
人不去,东西和心意总得带到,也好让我母亲安心。」
听到这个请求,李国伟明显松了口气,立刻拍着胸脯保证:「这个没问题!
陈生你放心,这件事包在我身上!
我在顺德商贸系统有信得过的朋友,为人稳妥可靠。
我让他亲自把你家的东西送过去,一定亲手交到老人手里!
绝对不会出错!」
「好!那就太感谢你了,李经理!真是帮了我大忙了!」
陈秉文真诚地道谢。
虽然不能亲自前往有些遗憾,但能确保物资和家书平安送达,也算了结了母亲一桩最大的心事。
接着,他从车上搬下那个塞得满满当当的旅行袋,里面是母亲精心准备的衣服丶补品丶糖果丶港产日用品。
还有一个厚厚的丶装着钱和母亲亲笔信的信封,以及水生那封沉甸甸的家书。
李国伟郑重地接过,当即就去找县里的工作人员借电话,开始联系他在顺德的那位可靠朋友。
看着李国伟忙碌的背影,陈秉文站在略显陈旧的厂办公室门口,心里多少有些惆怅。
虽已近在咫尺,却不能亲自前往。
不过,他也深知,此行能如此顺利地进入东莞投资设厂,本身就已经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接下来的两天,陈秉文在李国伟的全程陪同下,与东莞县轻工局和汽水厂高效地完成了所有手续的交接。
整个过程异常顺利,条件优厚得超乎想像:
厂区丶厂房和设备无偿提供给陈记使用,陈秉文只需要向县轻工局每年缴纳五万元的管理费即可。
对于现有的工人,双方约定陈记能用多少用多少,如果有剩下的轻工局承诺会全部安排到县里其他工厂上班。
至于厂子的产权丶土地权属等更为敏感和根本的问题,陈秉文心知肚明一句都没有多问。
他深知,在这个时候,土地所有权和资产性质是绝对的禁区,绝非他一个港商能够触碰或置喙的。
他能拿到的是「使用权」和「经营权」,这已经是在当前政策框架下所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
这种「只做不说丶搁置争议丶务实推进」的做法,恰恰是改革开放初期许多事情的默契。
而经过两天的相处,陈秉文与李国伟的关系也更加熟稔。
在完成所有手续交接后,两人在厂区简陋的办公室里喝茶休息。
陈秉文端起粗糙的搪瓷茶缸,品了一口当地产的绿茶,若有所思地说道:「李经理,不瞒你说,我对咱们华夏的茶文化一直心向往之。
茶是好东西,底蕴深厚,但传统的冲泡方式确实比较费时费力,与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不太合拍。」
李国伟点点头,颇有同感:「是啊陈生,现在大家工作都忙,确实没那麽多工夫慢慢泡茶品茶。
就连我们这些坐办公室的,也都是大茶缸一泡就是一天,哪还讲究什麽茶道茶艺。」
陈秉文点点头,接着说道:「所以我一直在想,能不能研制一款与茶有关的新型饮料?
既保留茶的健康功效和文化底蕴,又符合现代人便捷丶时尚的消费需求。
你看,内地有如此丰富的茶叶资源,各大茶产区各具特色,这无疑是最大的优势。」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想请李经理帮个忙,联系一下福建丶云南丶浙江这些主要茶产区。
我打算从港岛请一个专业的摄制组过来,拍摄一些茶叶基地的风光片,记录茶叶种植丶采摘丶制作的工艺流程。」
「这样做有两个目的:」陈秉文解释道,「一是为产品后期宣传积累影像资料,让消费者了解茶叶的来源和制作过程,增加对产品的信任和好感;
二是可以通过这次拍摄,与各大茶产区建立直接的供销关系,从源头保证茶叶的品质和稳定供应。」
李国伟听得十分专注,他敏锐地意识到,陈秉文的这个想法不仅商业上可行,而且完全符合当前国家鼓励农产品出口创汇的政策方向。
此时茶叶还是统购统销二类物资,好茶优先出口。
内销中低档茶由各地茶叶公司计划调拨。
如果,把计划调拨的这部分,分一批出来生产茶饮料,岂不是又多了一条创汇的途径!
「陈生,你这个想法很有见地!」李国伟听得眼睛一亮,兴奋地说,「茶叶是传统出口产品,但一直以来都是以原料和初级加工品的形式出口,附加值不高。
如果能做成深加工饮料,出口创汇价值将大大提升!
这件事情,于公于私都很有意义!「
他略作思考,当即表态:「你放心,这件事情包在我身上!
我在外贸系统工作多年,与各主要茶产区的外贸局丶茶叶公司都有联系。
福建安溪的铁观音丶武夷岩茶,云南的普洱茶,浙江的龙井,这些名茶产区我都能帮你对接上。」
「太好了!」陈秉文欣喜地说,「有李经理帮忙,这件事就成功了一半!摄制组和设备都由我从港岛安排,只需要请当地配合提供拍摄便利和必要的介绍就行。」
「这个没问题!」李国伟满口答应,「等这里的事情忙完,回港岛我立刻帮你联系,咱们随时保持沟通!」
「好!」陈秉文笑着点点头,心满意足的拿起搪瓷缸喝了一口茶水。
他之所以如此急切地想要开发茶饮料,是因为他清楚地知道,饮料市场的竞争,从来不是看的一时得失,而是长久的效益。
这个行业需要持续的产品叠代和品牌建设,才能形成持久的竞争力。
目前陈记已经形成了功能饮料丶瓶装糖水两条主力产品线,后续还会陆续推出纸杯奶茶丶功能口香糖和功能能量棒。
这些产品组合的精心安排,正是为了做到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利润增长点,形成持续发展的产品矩阵。
功能饮料是陈记的现金奶牛,瓶装糖水是稳固基本盘,而茶饮料则是他为未来布置的一招先手。
不管是即将在1981年面世,随后风靡日本的三得利乌龙茶,还是未来国内创下年销售额30亿的旭日升冰茶,都证明了一个事实:茶饮料市场潜力巨大,但必须抢占先机,占据品牌心智。
再过一段时间,三得利就会派出他的摄制小组,深入福建产茶区。
拍摄云雾缭绕的茶山丶手法娴熟的制茶老师傅,以及底蕴深厚的茶文化。
再用这些精心剪辑的影像资料,在日本市场塑造出「正宗华夏乌龙茶」的品牌形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