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铁了心卖(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读)(1 / 2)
第157章 铁了心卖(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读)
陈秉文决定明天先去接触徐世文,详细了解屈臣氏目前的财务状况丶资产清单丶门店租赁情况丶员工结构和潜在的法律风险。
毕竟从酒会的情况看,徐世文的对和记黄埔现任管理层的不满溢于言表,这正是一个绝佳的突破口。
同时,他也要开始组建一个专业的并购团队。
收购屈臣氏这种级别的交易,涉及复杂的资产评估丶股权谈判丶集团战略博弈,必须做好万全准备。
关键是,屈臣氏不是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不公开,信息不对称的风险极大。
这可不是在公开市场上收购流通股,而是要与和记黄埔这样的老牌英资财团进行私下股权谈判,其中的水有多深,陈秉文心知肚明。
非上市公司收购的最大风险就在于信息不透明,那些隐藏在帐目背后的或有负债丶未披露的法律纠纷丶以及说不清道不明的关联交易,随时可能让收购方陷入无底洞。
所以,既不能当冤大头,也不能错失良机。
这其中的尺度需要拿捏得恰到好处。
除此之外,就是东莞饮料厂的事。
不管怎麽说,王建军和李国伟都已经把饭喂到嘴边了,这份厚礼必须稳稳接住,以最快的速度消化吸收。
而且,为了表示重视,自己必须亲自带队。
毕竟在这个时候,态度远比金钱重要。
至于,天水围开发和林秀峰这条线,都不是一天两天能见成效的事,需要从长计议,徐徐图之。
一路上,陈秉文思绪纷杂,直到车里开到金都花园楼下,坐在副驾驶的赵刚轻声提醒他,他这才从沉思中回过神来。
第二天,陈秉文一到办公室,就让秘书将方文山和顾永贤请了过来,将酒会上关于屈臣氏的信息对两人说了一遍。
介绍完情况,陈秉文看着两人,正色说道:「如果能收购屈臣氏,这对我们陈记将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可以让陈记一夜之间稳固在港岛的基本盘,打通从生产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说完他稍微停顿了一下,给方文山和顾永贤留出反应时间,随后才接着说道:「屈臣氏百年老店的品牌价值丶成熟的零售网络丶现成的供应链体系,这些都是我们花五年时间也未必能建立起来的。
而现在,机会就摆在我们面前。」
方文山沉吟片刻,谨慎地问道:「陈生,收购屈臣氏确实是个好机会,但和记黄埔那边会轻易放手吗?
我听说韦理最近正在整合资产,会不会.」
「这正是我们的机会。」陈秉文说道,「韦理现在专注于整合核心资产,将之前祈德尊时期过度扩张时,收购的那些非核心业务剥离变现。
像屈臣氏这样的非核心业务非常可能被优先处置。
韦理的外号叫'公司医生',最擅长的就是对企业动手术,切除不良资产。
在他眼里,屈臣氏这种需要长期投入丶见效慢的零售业务,很可能就是被切除的对象。」
方文山若有所悟:「所以徐世文才会对现状如此不满?」
「没错。」陈秉文点点头,肯定的说道,「韦理要的是快速改善财务报表,取悦滙丰银行。
他在和黄大班的位置上已经坐了两年,如果再不能让和黄扭转亏损状态,他的位置恐怕就坐不稳了。
韦理现在最需要的是漂亮的业绩报表和现金流,而不是需要长期投入的零售业务。
屈臣氏对他来说,与其说是资产,不如说是包袱。
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制定我们的收购策略。」
顾永贤插话道:「但这也意味着,韦理会以最高价出售屈臣氏,不会轻易让步。」
「所以说要把握尺度。」陈秉文赞同道,「既要让韦理觉得卖了个好价钱,又要确保我们不吃亏。」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商量好收购屈臣氏的策略。
陈秉文先接触徐世文,明确他的出售意愿是否真诚,以及他手中究竟掌握多少筹码。
而方文山和顾永贤两人则负责尽快组建收购团队。
商量好之后,陈秉文拿出徐世文的名片,亲自拨通了电话。
「徐经理吗?我是陈记的陈秉文。」他非常自然的说道,「昨晚酒会上聊得很愉快,不知早上有没有空一起喝个早茶?」
电话那头的徐世文似乎有些意外,停顿了一下后,还是爽快地答应下来:「陈生相邀,当然有空。不知地点定在哪里?」
「今天上午十点,文华东方酒店如何?」
陈秉文看了眼手表,说道。
「好,有一阵子没去吃文华的叉烧和虾饺了。
十点,准时到。」徐世文乾脆利落地应下。
文华东方酒店。
陈秉文特意选了个靠窗的卡座,既能欣赏窗外中环的街景,也保证了谈话的私密性。
他提前十分钟到达,刚点好一壶陈年普洱,徐世文便准时出现在了座位前。
「陈生,久等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