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1章 阿喀琉斯之踵(日万第一更)(2 / 2)

加入书签

接下来的几天,研发中心变成了瓶盖博览会。

高振海发动了所有关系,甚至通过方文山联系了国际供应商,各种奇形怪状丶材质各异的瓶盖样品源源不断地送到周教授团队手中。

有传统的平滑铝盖,有带一圈凸起的「防盗环」铝盖,有塑料螺旋盖,甚至有仿照汽水瓶的铁皮皇冠盖.

周教授带领团队日夜测试,模拟灌装丶冷却丶储存丶运输震动,再一一开盖检查密封性。

结果令人沮丧。

平滑铝盖损耗率最高,轻易就能突破20%。

带防盗环的稍好,但也在15%左右徘徊,且开盖时容易割手。

塑料螺旋盖在高温下变形严重,密封性最差。

皇冠盖倒是密封性好,但开盖需要开瓶器,完全不符合即饮需求。

「最好的是这种带一圈细密竖纹的铝盖,」周教授拿着一款来自日本的样品,介绍道,「损耗率勉强压到了8-9%,但开盖时依然需要很大力气,而且对瓶口和盖子的加工精度要求极高,成本也上去了。」

8-9%!

依然远超陈秉文能接受的底线。

他拿起那个日本样品,瓶盖侧面确实有一圈细密的竖纹,增加了摩擦力,但效果有限。

他尝试用力扭开,指腹被光滑的金属边缘硌得生疼。

「还是不够好」陈秉文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瓶盖光滑的表面。

前世开饮料瓶时那种轻松顺滑的手感,那种瓶盖上增加摩擦力的凹凸纹路设计.等等!

陈秉文脑中灵光一现。

他想起来了!

后世那种随处可见的丶瓶盖侧面带有密集凹凸防滑纹路的设计!

那种设计不仅大大增加了摩擦力,使得开盖轻松省力。

更重要的是,那些凸起的纹路在旋紧过程中,能提供更均匀的受力点,还能在盖子冷却收缩时,提供微小的形变空间,从而更好地保证密封圈的贴合!

他脑中飞速检索着前世记忆。

八十年代后随处可见的菱形防滑纹丶开盖时指尖传来的踏实阻力丶流水线上近乎零损耗的密封奇迹。

在此刻,1978年的港岛乃至全球供应链版图上,这种将微观结构力学与人体工程学结合的方案,是一片空白。

这种技术断层的背后,是饮料巨头们对既有供应链的妥协,更是对「瓶盖无非是铁皮加密封圈」的思维定式。

「周教授!」陈秉文压抑心中的激动,「我们不需要找替代品了!

我们自己造一个!」

他抓起桌上的纸笔,飞快地勾勒起来。

一个标准的铝制瓶盖轮廓出现,但在其侧面,他画上了一圈圈密集丶均匀的菱形凸起纹路!纹路的方向与旋开方向垂直,确保最大的摩擦力。

「看!就像这样!」陈秉文将草图推到周教授面前,「在瓶盖侧面,增加这种密集的防滑凸纹!

材质还是铝,但结构改变!

这种纹路能极大增加手指的摩擦力,开盖更轻松。

更重要的是,这些凸起在旋紧和冷却过程中,能提供更好的应力分布和微形变空间,或许能显着改善密封性!」

周教授看着草图,眼睛越瞪越大!

作为专业人士,他瞬间就理解了这种设计的精妙之处!

增加摩擦是显而易见的,而应力分布和微形变空间的设想,更是跳出了传统思维的窠臼!

「天才!陈生,这简直是天才的构想!」周教授激动得声音发颤,「这种结构上的微创新,完全可行!

而且实现起来并不困难!只需要修改瓶盖模具的冲压结构!」

「立刻!」陈秉文斩钉截铁,「阿海!你亲自去,找港岛最好的模具厂!

把这张草图给他们看,告诉他们,我要在最短时间内,看到这种防滑纹路的瓶盖样品!

钱不是问题!」

模具厂的响应速度超出了预期。

在陈秉文「加急丶重金」的要求下,仅仅三天后,第一批带着菱形防滑凸纹的铝制瓶盖样品,就被紧急送到了研发中心。

实验室里,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周教授亲自操作,将熬制好的杨枝甘露进行高温灭菌丶真空脱气,然后小心翼翼地灌入特制的玻璃瓶中。

滚烫的糖水注入,瓶口瞬间被热蒸汽笼罩。

戴着厚手套的工人,拿起一个带着崭新防滑纹路的瓶盖,对准瓶口,用力旋紧。

那凹凸的纹路清晰地硌在指腹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稳固握持感。

旋紧的过程异常顺畅,力度均匀。

「封盖完成!」工人报告。

谢谢大家支持!!上架首订1280。非常完美!

感谢小虎哥KK丶小凯哥_eB非常慷慨的长期打赏支持!!

感谢大葱鸭的大葱的打赏!!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