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章 顺达物流(求收藏月票推荐票求追读)(1 / 2)

加入书签

阿生捏了捏厚度,满意地收下。

「小意思。说吧,要我做乜嘢?」

陈秉文身体微微前倾,压低声音:「生哥,上次我说过,有个比收保护费更长远丶更稳妥的点子。

现在,时机成熟了。」

阿生挑了挑眉,吐出一口烟圈:「哦?讲来听听。」

「我的糖水生意要铺开了,九龙二十个工业区流动点,五个商业区标准店,观塘还要建第二个中央厨房。」

陈秉文语速不快,但每个字都清晰有力,「这麽多点,每天需要配送大量的糖水桶丶原料丶餐具丶甚至还有当天的营业款。

靠我自己的人手效率低,风险高,成本也不划算。」

阿生眼神锐利起来,他知道陈秉文接下来要说的必然是实质性东西,「你想怎麽做?」

「我想成立一支专门的配送车队。」陈秉文盯着阿生,「生哥,你手下的兄弟,熟悉九龙港岛每一条街巷,人头熟,地面也熟。

让他们来做这个配送,再合适不过。

买几辆二手小货车,改装好保温车厢。

兄弟们按区域划分路线,每天定时定点,把货从中央厨房送到各个点,再把当天的营收收回来,规范丶高效丶安全。」

阿生沉默了几秒,菸灰在菸灰缸边缘弹了弹。

「配送?你让我的人去做苦力?」

「是物流,生哥。」陈秉文纠正道,「不是苦力,是正行生意。

我按配送量和路线给兄弟们发工资,有基本底薪加提成。

做得好,收入绝对不比收保护费少,还不用担惊受怕,看差佬脸色。

更重要的是,这是长久的丶乾净的生意。

你带着兄弟们有份正当职业,开公司,做老板,不比做四九仔强?」

他顿了顿,抛出一个关键点:「而且,这支车队,以后不止服务我陈记糖水。

等我们跑顺了模式,口碑做起来,九龙港岛多少茶餐厅丶小食铺丶便利店需要这种短途冷链配送?

到时候,生哥你的物流公司,生意只会越做越大,这才是真正的印钞机。」

经历了烂牙驹的事情,陈秉文明白这个年代,做底层市民生意,想绕开社团几乎不可能。

随着商业规划的展开,店铺和销售点多了以后,难免要与社团打交道。

与其被动防御,处处掣肘,不如主动将其中一股力量转化为可控的合作夥伴,纳入自己商业版图的一部分。

阿生讲义气,有威望,且在深水埗根基深厚,正是最佳人选。

这步棋,既是解决迫在眉睫的配送和资金安全难题,更是为未来的商业扩张铺设一道关键护城河。

「物流......公司?」阿生重复着这个词,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

混社团是刀口舔血,朝不保夕。

带兄弟们做正行,开公司当老板?

这是他内心深处隐隐渴望却从未敢深想的道路。

但陈秉文描绘的画面,尤其是「长久」丶「乾净」丶「老板」这几个词,像小锤子敲在他心上。

他想起福伯佝偻的背影和担忧的眼神。

想起了手下兄弟受伤时家眷的哭嚎,也想起了每次差佬扫场时的心惊肉跳。

「怎麽个合作法?」阿生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带着一丝前所未有的郑重。

陈秉文端起茶杯,「车队启动资金,我可以先垫一部分。

车辆丶改装丶前期运营我来负责。你负责召集可靠的人手,建立规矩,管理车队。

股份,我51%,你39%,剩下10%留出来作为期权池,用于激励未来表现突出的区域负责人,激励团队。」

「期权池?」阿生对这个新名词有些困惑。

「就是分给有功劳兄弟的股份,」陈秉文简单解释道,「让大家真正把公司当成自己的事业,做得越好,分得越多。」

阿生大喜,「这样好,兄弟们才会真正出力!」

没等阿生说什麽,陈秉文继续说道:「公司就叫『顺达物流』,怎麽样?顺风顺水,使命必达!」

「好!」阿生猛地一拍桌子,把冰室里其他几桌客人都吓了一跳。

他掐灭菸头,眼神灼灼看着陈秉文,「阿文,你有胆识,有头脑!这个『顺达物流』,我阿生跟你做了!明天我就找人,挑最稳当的兄弟过来!」

陈秉文心中一块大石落地,脸上露出真诚的笑容:「生哥爽快!具体细节,等兄弟们到位,我们再详谈。」

「等我消息!」

送走步伐都带着几分昂然的阿生,陈秉文长舒一口气。

解决了物流和潜在的地头蛇问题,等于为他的商业计划扫除了一大隐患,还收获了一个盟友。

接下来,就是全力推进他的扩张计划,以及......那件更重要的事。

永隆银行,九龙分行。

「陈生!快请坐!恭喜啊,《东方日报》都称你为『糖水大王』了!」

周明哲亲自起身冲咖啡,语气满是赞叹,「这份成绩,比我预想的还要漂亮十倍!」

陈秉文谦逊一笑:「周经理过奖了,运气好,加上街坊们捧场。」

「运气只眷顾有准备的人。」

周明哲将咖啡放到陈秉文面前,目光充满欣赏,「说吧,这次需要多少?」

对陈秉文的来意周明哲显然心知肚明,能够靠着维园年宵短短七天就做成耀眼成绩的人,怎麽可能对未来没有计划。

「三十万,」陈秉文开门见山,将那份厚达二十页的商业计划书推到周明哲面前,「还掉上次贷的八万元后,再贷三十万元!」

周明哲拿起计划书,没有立即翻看,而是摩挲着封面,目光落在首页摘要那醒目的「维园年宵销售数据:五十八万港币」一行字上。

办公室里陷入短暂的寂静。

他足足沉默了一分钟,才抬起头,仿佛第一次认识陈秉文一般,重新审视着眼前这个衣着得体丶眼神沉静的年轻人。

那份洞悉一切的沉稳几乎让人忘记他才十八岁。

他翻开计划书,流动点选址丶人员配置丶糖水站标准化设计丶观塘新厂规划丶物流公司(顺达物流)协同降本方案......数据详实,逻辑严密,可行性分析透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