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9章 武夫九品圆满境,凌厉的明劲(5K)(1 / 2)

加入书签

第184章 武夫九品圆满境,凌厉的明劲(5K)

冯家庄内庄,那座高耸的棱堡,一间阴森的密室。

冯文跪在冰凉的地上,神色平静,脸上看不出太多情绪。

他面前,是坐在轮椅上的老人。

「文儿,草上飞那伙人没了?」

「是,父亲大人,是宝林武馆动的手。」

「那位爷呢?可有下落?」

冯文把头埋得更低些,缓缓回道:「那位爷死在了小青衫岭父亲大人,咱们这条线断了。」

轮椅上的老人神色依旧平静,只在听见「死」字时,眉梢微微抬了下。

一个九品金系修士,谁能杀得了?

「是宝林武馆某个院主...还是说四海院的陈雄出的手?」老人沉吟片刻,才缓缓开口。

苍白的手指叩着着竹制藤椅,发出一阵低沉而有节奏的「咚..咚」声。

若细细看去,便能看出这只惨白到毫无血色的手掌光滑温润,没有一丝皱纹,无法想像这是一位七旬老人的手掌。

「按使馆区那边的说法,出手的该是个武夫...那位爷死于明劲,」冯文顿了顿,又接着说,「使馆区重点查了四九城所有七品以上的武夫,尤其是宝林武馆,可没发现有人在当夜离开过四九城。」

老人手指猛地一滞,眉头拧了起来。

能在小青衫岭乾净利落杀掉九品金系修士的,至少得是七品圆满的凡俗武夫,甚至可能是六品。

偌大的四九城,除了三大武馆,哪儿还有这般厉害的武夫?

六品?这至少是三大武馆院主级别的大人物了。

忽地,老人重重咳嗽了起来。

「还请父亲大人爱惜身子..:」冯文声音十分平静。

轮椅上的老人眼眸浮现一抹阴,却是缓缓道:「放心...还死不了。」

冯文头埋得更深:「父亲大人,草上飞的线断了,那位爷也没了。没他镇着,不知李家会不会动别的心思——毕竟咱们手上没矿线,五彩金矿和水矿都得靠李家送过来。」

说到这儿,冯文轻轻抬头,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担忧:「少了那些五彩矿,怕是要误了父亲大人的谋划,毕竟父亲大人这身子骨...」

老人神色陡然一厉,眸光深深落在此刻这唯一的儿子身上。

良久,老人才收回目光,嘴角牵起抹温和的弧度:「文儿你考虑得对。既如此,你便去趟李家矿厂,见一见那老家伙。」

「起来吧...地上凉。」

冯文点头起身,跪了许久,寒意早渗进膝盖,可他脸上半分异样也无。

「对了,你这次去李家,也见见李家二少爷。」老人用羊毛毯盖住膝盖,缓缓道,「你跟他说,这事若成了,我便把敏儿许配给他。」

冯文身形猛地一顿,脖颈青筋隐隐凸起,最终却只平淡应道:「谨遵父亲大人之命。」

长身一揖,这位冯家二爷转身离开房间。

幕帘重新被拉上,整个房间阴沉沉的,几乎没一点光亮。

良久,轮椅上的老人忽然轻笑一声,轻声问:「阿福,你说文儿心里在想什麽?看起来,他似是不太愿我把敏儿送到李家。」

身后阴影里走出个消瘦老人,正是服侍了老人数十年的冯福。

「老爷,文少爷最疼小姐,刚听见这消息,有些失态也寻常。」

老人没说话,手指轻轻挑开幕帘一角。

远处,李家庄的建设正热闹,虽隔得远听不见声响,可那热火朝天的劲儿仍能让人感受到几分喧嚣。

「那边的负责人,还是那个外门弟子?」

「是的,老爷,还是那个李祥,这小子修为是九品小成,但听说颇得风宪院那位席院主赏识,」冯福顿了顿,警了眼老人,又道,「他跟万家那位嫡子的关系也不一般。」

九品小成?

九品小成便执掌这般大场面,宝林武馆当真是无人可用了。

老人心中轻哼,脸上却没半分表情:「阿福,若这小子死了,宝林那边接手的会是谁?」

冯福心头一惊,沉吟片刻才应道:「该是小青衫岭堡寨的吴执事。这般大事,席院主不会轻易托付旁人。」

老人点点头,手指收了回来。

幕帘关上,密室重归黑暗。

「那便做吧。没那位修士爷镇着,李家那老东西保不齐要缩头。咱们得准备后路,一条能弄到五彩矿的后路。」

冯福一惬,疑惑道:「老爷,您说的是...小青衫岭新发现的那片矿区?」

轮椅上的老人点头:「这片矿区本就是我冯家的,宝林武馆总有一天得还给我冯家!」

冯福不敢再言语,默默垂首。

与此同时,李家庄。

祥子泡在泉眼里,小绿丶小红两个丫头忙前忙后一一先是磨皮用的「金钟汤」,再是淬骨的「白玉淬骨丹」,最后是补气血的「赤血丸」。

皆是八品武夫才能用的丹丸,这些日子下来,俩丫头对自家爷这套流程早就熟练无比。

饶是如此,两丫头还是足足忙活了大半个时辰,这才满头大汗出了院子此时已过午时,她们吃过午饭,还得去外院跟着陈夫子识字。

这陈夫子是祥子亲手挑的,先前是中城学堂的新式学生,后来家道中落缴不起学费,才来李家庄谋生计。

如今四九城都在传,李家庄最缺人才,庄主李祥出手还阔绰。

这陈姓的年轻夫子饿了两天肚子,才狠下心跑出城。

当时祥子难得抽时间考较了他的学问,便正式聘他做李家庄的蒙师,一个月给十块大洋,还包食宿。

那落魄书生感激涕零,连「鞠躬尽,死而后已」都喊了出来,弄得祥子哭笑不得。

不过陈夫子学问确实好,尤其精通算数,还把孩子们管得服服帖帖,连小绿这「内宅大管家」都不敢迟到。

唯一的麻烦,是想求学的人太多。

起初祥子只是想给小绿丶小红单独请个能教算数的夫子一一俩丫头信得过,虽说能识几个字,可算数太差,平日里的帐目还得祥子帮衬。

后来雷老爷子听说了,也来求祥子,说自家小孙子也想识字。

祥子自然不会拒绝,可一来二去,开课的时候竟有二十多个孩子闻讯赶来一一都是给祥子干活的家户。

祥子索性贴了告示:但凡给李家做事的,家里孩子想来识字的,都免费。

这一下,乌决决来了百多个孩子。

祥子赶紧派徐彬去四九城高价聘夫子一一好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笔杆子不如枪杆子,许多读书人没了盼头,皆是蜂拥而至。

如此一来...如今李家庄夫子的人数也有了六位。

李家庄左近的农户丶商户们也听说了,都求到了李家庄,想让自家孩子也来上学堂一一毕竟能识字总能多个盼头。

祥子来者不拒,全收了。

齐瑞良曾劝过祥子,收人得谨慎,这地方险恶,进出的人得多留心。

祥子也只打个哈哈糊弄过去了。

没法子,作为「李家庄大管家」的齐瑞良,只能听之任之,暗中叮嘱清帮班志勇把内宅给守住。

毕竟如今偌大的李家庄,全系在这位李兄一人,若是这大个子出了事,只怕整个庄子便要散了。

不过祥子说过一句话,让齐瑞良记在了心里:「知识才能改变命运,李家庄要想壮大,教育才是根基。」

身为清帮三公子,齐瑞良自小见多识广,如今在李家庄历练了这麽多俗务,早已不是从前那个只会「纸上谈兵」的少爷。

经祥子一提醒,他立马明白:眼下祥子手下的人,未必是真心依附,可这些孩子不一样,他们是靠着李家庄才能读书,等长大了,自然会想着投效李家庄。

看来这位李兄所谋不小,都想到十多年后的事了。

其实这是齐瑞良误会了。

百多个孩子,即便免了学费,也不过添几双筷子的事情,算不得啥麻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