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再次启程(1 / 2)
第217章 再次启程
国内很长一时期没有自己的汽车玻璃生产,一方面是我们解放初期一穷二白,引进的技术和项目得分轻重缓急。
另外一方面,苏联援助的技术有局限性,大部分是自己有的,然后落后了的技术。第一汽车的生产技术,就是老美那边三十年代的技术。
国内一直到改革后才有自己的汽车玻璃生产,并不是这技术有多难。而是国家要考虑的项目太多,没照顾到这上面。
了解历史的都知道,我们跟苏联关系不好后,要面临很多问题。国内正好是处于旱情期间,我们还要还大量的债务,因为关系不好,也没有情分可讲,拖延不了。
然后就是苏联停止了对口供应,技术人员和专家全部撤离。导致很多在建设或者投入生产的项目,因为没有合适的材料停止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内自然是先优先解决已经投入了资金但停下了的项目。加上历史上,第一汽车厂生产的汽车根本做不到大量出口。
第二届广交会就出售几辆,人家根本看不上。这解放卡车是仿造苏联吉斯-150,而吉斯-150是仿造美利坚KR11军用型卡车。
说白了,就是三十年代老美那边的款式卡车。出口的话,能出口几辆,到底是送出去的还是如何,江成也不知道。
因为昌城汽车厂的汽车也属于国产,就算碍于交情面子,不看质量买我们国家的汽车,人家也会选择昌城汽车厂的汽车才对。
历史上国内的汽车无法大量出口,需求量就不大,汽车玻璃项目上马肯定要延迟。恢复苏联专家和技术人员撤离留下的烂摊子,加上没几年又碰到知青下乡的事情。
别说汽车玻璃是改革后开始弄的,很多项目都是改革后重新启动的。
所以有些东西不要以为我们国家在一二十年后才制造出来,就认为技术有多难了。
魔都这边就有外贸易部,部门叫做魔都对外贸易局。在魔都这个城市,本来就存在大量的货物进出口,很多稀缺的产品也可能只在魔都这边有。
江成等人在跟耀华玻璃厂的厂长和书记提出合作需求后,人家第二天就去对外贸易局询问引进汽车玻璃生产线的事情。
这进口设备和技术,能不能成交主要是分两方面,一方面是技术的重要性。汽车玻璃对于我们来说现在没有,但是这技术在国际上不算是什麽高级的技术。
不从苏联引进设备和技术,还能从其他国家引进。跟我们国家现在有建交国家不多,但就有国家有这个技术,并不需要找港澳商人同胞去私下引进。
芬兰跟我们在五十年代初期就建交了,人家那边的汽车玻璃生产技术比苏联的还好。但是芬兰跟我们国家不是对口供应,加上距离也比较远,运输成本太高,所以没有从芬兰进口玻璃。
另外一点,建交归建交,人家也不要我们的货币。2.46人民币兑换一美元,人家选择要一美元或者英镑。
魔都对外贸易局在帮耀华玻璃厂询问汽车玻璃生产线的事情,江成等人就停留在这边玩几天。
在魔都,如果有钱还真能过上小资生活。不像其他地方,有钱都难花出去。
昌城虽然也有旧货市场了,不要票可以买到一些二手的东西。但是跟魔都这边完全没有可比性,在这个年代来魔都这边,有钱的话一定要去淮国旧,魔都着名的旧货商店。
能买到红木家具,皮大衣,丝绸服装,各种靴子帽子。还有国外的旧钟表,电器,首饰,古董文物。甚至还有自行车,缝纫机等等。
除了吃的,在魔都这边的旧货市场是什麽商品都有。甚至很多这边的人,无聊的时候就逛旧货商店玩,不买东西也能把逛旧货商店当成一个乐趣。毕竟在这里能见识到很多东西。
江成现在就是带着一行人在逛淮国旧旧货商店,他给自己买了一个帽子,搭配中山装带的那种民国时期的帽子。
「文仪,在钢笔不错,你喜欢嘛,我送你。」
江成在卖钢笔的地方看了一支蛮精致小巧的钢笔,还有英文标志的。想着自己写字很一般,用这个钢笔有点浪费了,倒是可以送给自己的学生黄文仪。
「老师,这钢笔太贵重了,我不能要。」黄文仪拒绝的说道。
黄文仪现在在厂里也是刚转正没多久,就算现在已经能带队研发集成电路了。但最多发点奖金和津贴,加基本工资五十六块,一个月能有七十块左右。
但是这一支二手的钢笔竟然要三十多块钱,黄文仪也能买的起。可江成送她,她觉得太贵重了,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呢。
「喜欢就可以,你要是觉得贵重,就跟老师也买个东西。」江成说道。
黄文仪听到江成这样说,也就不好拒绝了,还真的认真给他挑选礼物起来。
除了给黄文仪买东西,江成也给郑可买了东西。一件皮大衣和一双皮鞋,穿在身上,配合她的身材,有点英姿飒爽的感觉,像一个小资小姐。
郑可老是照顾江成的儿子,这次也算是礼尚往来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