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5章 一路化缘(1 / 2)

加入书签

第215章 一路化缘

鹰潭,在五六年之前就是一个小镇。五六年之后,也不过是小镇变成县级镇。

鹰潭能发展的快,完全是因为在上一年这边通了铁路,大量人员和物资在这边过往流通。

然后这边有很多铁路工人,外地工人和部队军人。准确点讲就是鹰潭这边有很多外地人成为了这边的居民,加上铁路的原因,让鹰潭有了快速发展。

这也是为什麽郑可老家是鹰潭的,但是她还能在老家亲戚这边买粮食。因为鹰潭现在就是乡镇户籍,大部分人是没有定量吃的。

现在乡镇集体公社化了,但因为鹰潭发展的比较大,没有简单的成为单独的一个公社,比如叫鹰潭公社。而是划分为两个公社,一个鹰东公社一个鹰西公社。

现在鹰潭归属于贵溪县管辖,就是因为一条铁路,鹰潭会在二十年内弯道超车,鹰潭变成市区,贵溪县还是一个县。然后对外介绍的时候是YT市贵溪县,而现在是贵溪县鹰潭镇。

鹰潭的发展前期完全依靠铁路运输带动,也没有什麽特产。

贵溪县倒是有两个特产,一个是塔桥梨,外形和品质口感都不错。另外一个就是灯芯糕,对于这个年代人来说,灯芯糕是好东西,很不错的糕点。但是这东西在后世烂大街了,买的人很少。

这灯芯糕跟云片糕是一样的东西,就算不知道云片糕,还有一个名字叫步步糕。雪白的,一片一片的,但灯芯糕是切成一根一根的。

江成等人来到贵溪县的时候,这月份没有梨了。没有比较好的保存技术,加上梨这种水果也不耐储藏,不在短时间内处理掉就要烂掉。

很多地方的梨都是做了罐头的,哪怕不耐储藏,在这个年代只要不是产地,大家也很难吃到新鲜的水果。

江成等人在贵溪县买了一些灯芯糕,没多买,这种糕点在昌城也有卖,可能不是贵溪生产的,但口味差不多。

买了糕点后,在县城找了一家饭店,简单的吃了一个饭。

在饭店吃饭的时候,车子停在饭店门口,引来很多人围观。这车子,看见的人都可以当吹嘘的资本了。围观的人都不敢靠太近,摸都不敢摸一下。

而且江成他们开这样一辆车出门,穿的又是干部服装,到饭店后,人家服务员那叫一个热情。

因为昌城汽车厂的产量不断上升,贵溪县也算赣省境内的县城了。加上通了铁路的原因,地方部门运气好弄了几辆悍马吉普车。这车在县城里已经属于最高档的了,有轿车出现,那肯定级别是超过县里一把手的。

现在出现一辆这样的汽车,饭店里的职工都不敢随意打探江成等人的身份。厨房烧菜的人也是打起来十二分精神,菜的分量也是超标的。

一个炒鸡蛋能炒满满一大盘,饭店里其他顾客看见了,也不敢有意见,说给他们的菜分量没江成等人的多。

这年头坐汽车的都不是一般的人,更别说出现一辆看上去就无比高档的车了。别说饭店里的人,就算县里的一把手来,看见这样的车也得吓一跳。因为在市区里出现一辆这样的车,都是要惊动市区领导的。

江成从昌城到贵溪县这边,路过抚州那边,那边有关卡,查的挺严的。货车路过都要老老实实的下车来检查,但江成开着高档越野车路过,关卡的检查人员也是客客气气的。

虽然要检查,但对待卡车司机的态度和对待江成他们的态度完全不一样。加上江成又喜欢吹,他自身身份已经很高了,还往上面吹,说这车开去四九城,是给某某人坐的。

搞的人家检查车辆的士兵都不敢乱来,要是磕掉汽车的一块漆,都感觉承受不起。

这年头汽车象徵的不是金钱,而是地位,看车下菜属于很正常的行为。

在县里吃过饭后,江成就开车前往了鹰东公社。来的路上郑可也是第一次简单的跟江成说了一下家里情况,她一个女人能读书,而且还是出生小镇,是因为她奶奶的原因。

她奶奶不是赣省这边的人,也是一个有文化的人。经历过战乱时代,年轻时候嫁给了郑可参军时候的爷爷。

郑可的奶奶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她父母倒是有点。如果不是她奶奶坚持,加上解放之前她奶奶就教导一些文化。郑可不一定能在解放后考上高中,然后读上大学再被安排去苏联进修。

郑可跟父母的关系不算太好,跟爷爷奶奶比较亲。不过就算跟父母关系不太好,每年还是会寄一笔钱给他们。

这次顺路来趟鹰东公社,郑可也是来看看她爷爷奶奶的,这边公社现在也是集体食堂,乡镇农村人现在日子过的不错。

而且集体食堂让大家吃饱饭还只是一个开始,还要评比哪个食堂办的好。不但要吃饱,还要吃的好。集体食堂的工作人员,现在还变着法子弄好吃的给大家吃。

在吃这方面,普通的城市居民现在是真的羡慕公社的集体食堂,反正郑可见到爷爷奶奶,他们现在过的是挺开心的。

在鹰东公社停留了一个多小时,江成等人又启程了。

一年多前江成搞的一路一带,后来赣省境内其他城市也跟着搞,这道路是真的开的不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