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5章 集成电路的深入(1 / 2)

加入书签

第205章 集成电路的深入

一九五八年,六月十三。

江成的二儿子满月的日子,又办了两桌席面。

这六月份的气温让江成感觉比往年要热一些,不过他家里自制了风扇,只要有扇叶,让车间里加工一些零件,配一个电机造一个风扇不难。

江成家里自制的电风扇还装了变压器的,依靠不同的电压来进行调档。反正这东西对于江成和黄文仪来说不难,有扇叶后,黄文仪和江成两人当是一个消遣的娱乐,几个小时就把电风扇的大小和结构设计了出来。

其实江成还想添加电风扇摇头功能的,但是这涉及到偏心轴的结构,因此不想太麻烦就放弃了。

「强子,今年你们都到城里来上班了,这一季家里的粮食应该有很多吧。」

「成哥,你今年还要收粮的话肯定比往年多,但是今年的收成肯定没有往年好。」

「因为你们来城里上班了,田地没人打理?」

今年这一季粮食,算是江成最后一次收粮了。借着儿子办满月席的时候,江成询问了江强老家那边粮食的问题。

听到收成没有往年好,江成第一个反应就是市郊区的青壮年农民进城打工,田地没那麽多人种了。

「不是没人打理田地,是今年雨水太少了,减产是肯定的。往年这个时候经常下雨,今年不知道怎麽了,没什麽雨。」江强说道。

不过对于减产,江强倒是不太在乎。家里除了年龄小的,现在基本都在城里干活,有工资有定量。家里田地就算减产,也比以前够吃,还能多卖一些给江成。

江强这样一说,江成也回过味来。难怪今年天气这样早就开始热的,雨下的太少了。

要知道往年赣省这边到了六七月份,可是梅雨季节,差不多年年有地方要涨水,怕的不是雨下的太少,而是太多。

而赣省这边是种水稻的地方,水稻种植讲究前水后旱,起码在六月之前,田里要一直保持有水,六月之后也要保持湿润状态,算是乾湿交替阶段,只有在收割前十来天,才可以不需要水了。

这要是天不下雨,就要人力挑水灌溉,很难达到水稻生长要求,减产就成了必然。

好在五月之前,昌城这边的降雨量还算正常,最多只是减产。不像北方有些乾旱严重的地方,小麦可能今年直接没收成了。

不过听到乾旱的情况,江成还是翻阅了一下记忆,确认赣省不是困难三年的重灾区才安心。

乡镇农村成为公社也快来了,其实说白了,乡镇成为公社,也就是农业『大炼钢』。集中农村的力量,让农业产品进行成倍的增长。

江成跟江强闲聊了一会田地里的事情,就开始招呼其他客人了。这种操办摆席的事情,以后几年可能都很少有了。

而且困难时期来临,各部门和企业单位的接待标准都会降低。以前八个菜的标准可能变成六个菜,六个菜的标准变成四个菜。

一些底层级别的,能有一个工作餐招待就算不错了,想开小灶招待都难。

中午在江成家里,大家热热闹闹的吃了一顿,下午大家继续上班。

现在汽车厂这边的研发团队在迅速的壮大,江成只需要余开宏不挑事,他也不想在大炼钢时期接手厂内的生产。

集成电路的研发,其实就是多个微小的电子元件组合在一起。制造一个集成电路难不难,如果是简单的集成电路其实不难。

晶片做大一点,把两个三极体合在一起也能算是集成电路。在历史上美利坚的集成电路还是一个新员工研发出来的,集成电路的设想其实不难,因为它是藉助三极体晶片结构的前提下的一种延伸构想。

在没有目的性的单纯制造一个集成电路,其实是不难的。难的地方是把这些电子元件如何设计成为一个控制系统。

昌城汽车厂的集成电路研发项目发起,很多人才愿意自发的来这边的目的,是要搞出能符合他们目的要求的一个集成电路。

这也就是集成电路所谓的发展方向了,如果不是江成提出的几个发展方向,只是说单纯制造一个多线路微小的晶片容纳器,那大家肯定没什麽兴趣。

像汽车点火装置和江成制造的电鱼设备,也是可以用集成电路来取代。这上面使用三极体的目的是稳定的控制电压转化效率。

而在空调上面,单纯的一个三极体控制是不能满足的,这时候需要的就是多线程控制。多线程控制就是集成电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还有逻辑晶片,储存晶片和传感器晶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