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1章 项目被拒绝(2 / 2)

加入书签

他也是搞技术出身,对于技术研发其实是很支持的。但他也是搞管理的,讲究研发对自身单位的实用性。

建设电弧炉,竟然是为了把石英砂炼制为矽材料。这对于汽车厂来说投入的有点不合理,矽材料的制造还不属于能使用的工业矽,还要在生产出来的矽材料上面进行纯度提炼。

但是材料方面不需要汽车厂来自己解决,直接申请采购就是了。如果采购的多了,上面觉得一直这样采购不划算,自然会由上面单位去负责原材料的问题。

厂里使用矽晶体制造三极体,就这方面也投入了不少资金,不过是在余开宏到任之前就已经弄好了的。

余开宏也查看了这方面的情况,一个矽晶体三极体,只需要两克多的高纯度矽。一斤高纯矽四百块钱,等于一个矽晶体三极体的矽成本两块钱不到,然后加上制造设备和人工成本。

一个矽晶体三极体卖十块钱,现在汽车厂的产量每年能达上万辆,这算是值得投的。关键是自己不投也买不到成品矽晶体三极体。

但是基础矽材料也要自己生产的话,余开宏认为没有必要。一斤矽晶体能解决两百多辆车的启动装置,一百斤能解决两万多辆。

也就是说只要花四万块钱就能解决汽车厂一年的用量,但是自己生产矽,这还是第一步,后面还要提纯,最关键的还是能直接买到的问题。

「江总工,这事情我看不急,这矽晶体成品材料也能购买的到,并不影响我们在矽晶体材料上面进行后续的研发。这事情我们以后再找个时间研究研究如何。」余开宏说道。

江成听到余开宏这样说,神色有点难看起来。他也不是职场小白了,这话看似没有完全拒绝,给你的感觉是延后。

其实这是大多数领导的一种说话方式,为的只是拒绝的不那麽生硬,出现争执的场面。

「余厂长,我们汽车厂其实对这矽晶体后期使用量非常巨大,我们现在还在研发集成电路系统。一旦研发成功,就需要大量的矽晶体作为晶片材料,然后可以运用在汽车的空调,制动系统~~。」

江成没有办法的开始跟余开宏解说道,他也知道以现在厂里矽晶体的用量,的确不太适合专门自己去生产材料。

但是材料要是能自己生产,那就不怕浪费。四百一斤的材料在这个年代知道意味着什麽吗,一个普通工人一年都可能挣不到的工资。

这样贵的材料,对于科研人员进行研究的时候,他们也会小心翼翼的去使用。可能每次要使用多少在研发小组里都要去申报。

江成在给余厂长讲矽晶体的重要性,汽车厂来制造矽晶体,前期哪怕投入几十万都是值得的。何况只是一个小型的电弧炉,而且国内已经有制造电弧炉的技术了,江成和黄文仪预计把矽材料生产出来,前期投入要不了二十万。

后面提纯之类的,虽然还要投入,但是在江成看来,跟以后的收益相比,这根本算不了什麽。

余开宏看了看手表,思考了一下江成的话。他是搞技术的,很明白一点就是外行别指导内行。

但是还有一点,搞技术的人最喜欢用技术来忽悠人。什麽集成电力,什麽制动电子系统,防抱死装置。

江成讲的这一切都让余开宏听不懂,余开宏认为自己的技术水平并不低,他可是带着队伍搞过压缩机,搞过发动机的。

要是江成自己带队去搞什麽集成电路,哪怕余开宏听不懂这是什麽东西。但凭藉江成的资历和成就,余开宏也可能把这个项目给批了。

可现在不管是材料的制造和集成电路的研发,主导带领人都是江成的学生黄文仪。

一个大学生,让她主导材料提炼制造,余开宏相信这不算什麽。但是余开宏都听不懂的东西,也让她去带队研发。

余开宏感觉江成就是故意在给自己的学生造势,申报的项目目的不纯。

「江总工,我看这样吧,我让厂里专门去买一万块的材料,让你的学生去搞集成电路。我这边现在是真的太忙了,你也说了,很多东西都是以后才需要的。万一在今年年底又出现比矽更好的材料呢,有些事情我们可以看的长远,但步子不一定要迈的那麽多,可以走一步看一步嘛。」

余开宏再次拒绝的说道,并且当着江成的面,时不时的看一下手表,意思就是告诉江成,他还有其他事情要处理,没事的话就不要耽误他的时间了。

江成从口头里掏出香菸,点燃吸了一口,然后也没有吭声,收拾好申报的文件就起身离开了。

集成电路的研发,主要是晶片的制造。有材料和设备的情况下,投入的金钱倒是要的不多。

这个项目余开宏是没阻止,但材料制造被拒绝了,江成也知道这是思路和立场不同的问题,可同样也是眼光的问题。

这让江成挺怀念老周在的时候,他技术不行,但他认可江成的能力,所以江成干什麽事情,他哪怕看不懂,也会直接支持。

现在是大炼钢时代,江成还想老实一点,让余开宏折腾两年再说。因为现在组织部很支持余开宏的做法,认为他的行为是在跟着时代走。

就连老康,也是尽量配合着他的工作,随他去折腾。

江成一边往自己的办公楼走去,一边吸着烟。

忍,还是让他继续折腾,这是一个问题。

按照江成的想法,其实他是想求稳一两年,前期的扩张太快,需要内部慢慢消化。

但大炼钢的局势,让他想退缩一下,不想跟局势对抗。所以有一个迎合局势的厂长过来,他其实很开心的,因为他想着等最后这局势过去,厂里出现问题,他再力挽狂澜的出现。

可退缩不代表技术研发也要受阻碍,碰到一个在技术研发观念不同的人,真是让人头疼。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