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7章 突然想当导师了(1 / 2)

加入书签

第197章 突然想当导师了

一九五八年,四月十二。

清晨,小雨。

四月份来汽车厂实习的学生很多,地方上劳动局人事科那边在用工编制上面也把权力下放了。

工厂企业只要效益好,给了工厂企业很大的招工自主权,所以就不存在实习生会因为编制不够,然后导致过了实习期工厂不录用的情况。

余开宏是有文化有技术的,他认为有文化的人能更快的掌握技术。除了中专和大学生,他还大量招了一些高中生来厂里实习。

江成坐在办公室里,看着窗外的小雨,不知道为何这几天老是有惆怅的感觉。

最近他的奔驰大G还在组装,座椅是能前后上下移动的,而且靠背也要是那种能调节的。这些都是简单的机械结构,第一辆这样的车,做起来慢。

在这个年代,因为材料的限制。江成也早就明白,很多车辆最多就是能把造型还原出来。汽车不说朝新能源方向发展,但朝电子系统方面发展是必然的。

江成可以造出很多后世款式的汽车,但最多就是车型像,甚至汽车的灯具可能也是徒有其表,没有真实的功能。

就算江成一直念叨要弄的跑车,也可能是一个样子货,要达到跑车的高时速,发动机的功率得多大,要启动的快,扭矩得多大。

现在发动机的材料造出达到数据要求的,体积得多大,体积大了根本就安装不了。

造奔驰大G,让江成感觉在汽车结构方面,机械零部件算是到头了,他能领先的可能也就是汽车的款式造型了。

江成执着于汽车用钥匙直接启动点火,是因为他已经习惯了,所以矽晶体三极体运用在了汽车点火装置上。

更便捷的点火装置成为了上一届广交会上的一个卖点,而且一项技术领先,会给别人一种你整体汽车上的技术应该都不会差的感觉。

就跟后世手机领域一样,比如华为某项技术遥遥领先了,会给购买者一种感觉,就是你这个技术都这样先进了,其他方面不说先进,最少也不会弱吧。

所以第二届广交会的时候,就没有什麽采购商会有国内车辆制造技术落后的想法。再加上价格后有人在背后刻意的推动,让广交会的车辆瞬间卖的火爆。

江成要推出新款式的汽车很容易,轿车加长一下又是一款新车了。

「往电子系统方向发展,到底有没有这样必要。自己现在成就和资历,熬到退休都能算是一方大佬。不擅长的领域,用外挂推进,慢慢学习很累的。」江成内心很纠结,他也不知道自己这些天为什麽会纠结这个。

江成没有什麽太大的野心和抱负,现在的生活已经让他很满足了。儿子江平都快满一岁了,会喊妈妈了。

江成没那麽心急让儿子喊他爸爸,他对小孩的责任心没这个时代的人强。让小孩先学会喊妈妈,有事的话他就只会喊妈妈。

「电子系统主要就是各种控制,就像车用空调,或者后世的空调,都是电子系统控制的。要控制就得有集成电路,我得好好翻找一下记忆,有没有能用的上的。」江成在脑中思索着。

他总感觉自己最近的情况不对,应该是遗漏了什麽,但他又认为自己应该没接触过什麽集成电路方面的东西。

带着集成电路的思考方向,江成静下心来,很快陷入了『回忆』当中。

窗外的雨好像也在配合江成的思路,逐渐的下大了。思如雨下,回忆的速度逐渐加快。

「中国晶片之母。」

江成震惊的脱口而出,他想起来了,后世国内集成电路晶片的发展绕不开一个人。

国内其实在六十年代集成电路的研发基本上是跟国际上同步的,大家的水平都不先进。

后世被称为晶片之母的人,在八十年代,为了生活,去给人家制造洗衣机的研发一款集成电路控制板块。按照报导,那时候她要是三个月内没研发出来,连生活费可能会都没有了。

江成终于回忆起来了,他记忆里有晶片之母的信息资料。

黄文(ling)仪,也就是在今年会在华中工学院毕业,她学的就是电机和电器专业。

按照记忆里的资料显示,她毕业后不会立刻参加工作,而是会去清华进行半导体深造。但是国内半导体也不过是刚起步,还是研发方面的刚起步,去清华深造也学不了多少东西。

在任何时代,都会出现一些妖孽型人才,堪比外挂存在的那种。在这个年代,女人的地位就是没男人高。

黄文仪能在二十四岁的时候回母校当讲师,并且创建首个半导体实验室,她要是能力没让人信服,上面是不可能支持她的研发项目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