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三章 县试报名(2 / 2)
苏有才实在不好意思跟儿子混在一起,所以昨天已经拿着黄册先去报过名了。
至于所需的认保廪生,有过十二次县试经历的苏有才,最不缺的就是这个……无非就是花点钱,苏二爷不差这点银子。
给他作保的那位老秀才,已经拿过他三回银子了,都省得调查他的背景了。作为老客户福利,那位老秀才还从自己认保的童生里,找了四个跟苏有才互保,报考的条件就搞定了。
认保也好,互保也好,保的都是考试资格没问题,并不是担保作弊不作弊的。而且老秀才比苏有才可上心多了,要是万一出事,廪生资格都要被取消,所以基本没什麽风险……
众同窗说说笑笑来到了衙前街,只见县衙栅门外,排着长长的队伍。一看都是些穿着长袍的读书人,年纪跨度十分惊人,有十岁出头的娃娃,也有看起来四五十岁的大爷。
显然这些都是跟他们一样都是来报名的……
「好家夥,这都三天了,怎麽还这麽多人?」苏录吃惊道。
正月十六就可以报名,今天已经正月十九了。
「一是考试的人实在太多了,」张先生道:「考县试没有年龄限制,所以可以一直考。合江县加上咱们两个卫所的童生,每届应试都得有两三千人。」
「好家夥。」众同窗也都倒吸冷气,没想到竞争这麽激烈。
「再就是胥吏故意慢条斯理,逼着咱们想办法。」张先生也不排队。说话间便带着众弟子,越过长长的队伍,来到栅门前。
「排队去!」守门的胥吏呵斥道。他平时不敢对相公如此无礼,但来报名童试的,都有秀才领着。他要是客客气气的,还怎麽卖『速通票』?
张先生却不慌不忙,从袖中摸出自己的名刺递上去。
胥吏接过来扫一眼,暗叫倒霉,挤出笑脸奉还名刺道:「原来是太平书院的先生,快快里边请。」
说着便打开了栅门。
「有劳。」张先生微微颔首,便带领弟子们径直进去衙门。
排队的人们自然炸了锅,纷纷质问为什麽他们可以插队。
「人家是太平书院的!」胥吏高声道:「有本事也让你们山长中个传胪,老子一样也让你们插队!」
「……」质疑声一下子就小了好多。
黄甲传胪的牌坊还在县学大街上立着呢,优待朱传胪的弟子,谁也没法说个『不』字。
~~
衙门外面卡得紧,里头自然就没几个人。
张先生轻车熟路带着弟子们,来到了礼房临时设在前衙东厢的报名处。
在报名处坐镇的,正是礼房张司吏。
「哟,这不是本家张先生吗?」张司吏去年去太平书院请过张砚秋,一眼就认出他来,赶紧起身招呼。「亲自来送考啊?」
「是。」张先生颔首微笑道:「带学生们来长长见识,为明年做准备。」
「谦虚。」张司吏哈哈一笑,又吩咐手下书吏道:「先给张先生的高足们办。」
便有书吏赶紧请张先生坐下,又捧来一摞空白的保结状,还细心地奉上笔墨。
张砚秋便提起笔来,熟练地填写起保结状来。
此状全名曰『童试县试保结状』。
只见张先生填写道:
具保廪生——张砚秋,今保得本县童生——苏录。
年——十六岁。身——五尺五寸,瘦削。面——甲字脸,白无须。
系——永宁卫太平镇千户所,军籍。
曾祖——明安,祖——大成,父——有才。
实系身家清白,并无冒籍丶匿丧丶顶替丶假捏姓名等弊。
亦非优丶倡丶皂丶隶子孙。
倘有违碍,甘罪无辞。
具结是实。
签名画押之后,便是一份有效的廪生保结状。
后面还附有一张互保状,苏淡丶李奇宇丶程万舟丶程万范作为苏录的互保人在上头签名。
当然,苏录也会在他们的互保状上签名。
有司吏大人照拂,后面的流程也十分顺利。交上了三代履历亲供,黄册户籍页后,书吏们很快便为十五位考生办理了应试登记,最后比照着他们的体貌特徵开具浮票。
浮票就是准考证,县试报名便完成了!
ps.明天县试了,求月票支持一下秋哥儿啊!!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