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一章 再见弘治,你好正德(1 / 2)
第237章 再见弘治,你好正德
小叔赶紧扶住小婶,使劲掐人中,才把她掐回来。
「两千五百二十两?这都是咱的钱了?」大伯娘也幸福地快要晕过去了。「当家的也扶我一把。」
「瞧你们那没出息的样子。」大伯一脸嫌弃地看着妯娌俩。
「我没出息怎麽了?你有出息往家里拿钱啊?」大伯娘立马精神了,反唇相讥道。
「我说了多少次了,咱们家现在是体面人家,有些钱不能拿了。」大伯无奈道。
「那你就别癞蛤蟆打哈欠——口气那麽大!」大伯娘哼一声。
「你说谁癞蛤蟆?」大伯气鼓鼓的样子,挺着个大肚子,还真挺形象的。
大伯娘却已经不理他了,巴望着老板娘问道:「兰兰呀,咱家这收入能维持住吗?」
「能,还会更多的。」老板娘信心满满道:「明年我就准备让甜水记的三个夥计分开。调一个来县里,再带一个去州里,在合江和泸州各开一家分店。甜水生意的收入肯定能再上一个台阶。」
「确实,咱们现在县里州里都打开局面了,光卖酒太可惜了,顺道卖点甜水,搂草打兔子,两不耽误。」大伯点头道:「二弟妹太有头脑了。」
「这是秋哥儿教我的,他说甜水生意就应该……连锁经营。」老板娘笑道。
苏录忙摆摆手。「我就是随口瞎说的。」
「再就是,虽然四块收入里,酒厂分红最低,甚至还不如甜水记,但其实长远来看,酒厂这边一定是大头。」老板娘又给大伯娘吃一颗定心丸道:
「因为牵扯到在三地销售,下半年又合并,具体的帐目太复杂,我就简单说个大概吧……今年二郎酒的销售额足足一万四千二百两。各种乱七八糟的成本合计七千二百两,所以这块的利润高达七千两!」
「其中归属咱们家的应该是两成多一点,一千五百两的样子。已经是所有生意里最高的了。」老板娘解释道:
「分红少主要是因为家里和族里一起偿清了苏记全部的债务,明年不用还债了,收入自然也就上来了。」
「这麽说往后只多不少?」大伯娘问道。
「不出意外的话。」老板娘点点头。
「那我就敢雇人了。」大伯娘终于下定了决心。「过完年我就问问人牙子。」
说起来,大伯娘跟老板娘是绝配,一个能从外头挣钱,一个能在家里省钱,老苏家的日子能不过好吗?
~~
夜里,大伯娘把所有银子整整齐齐,摆了满满一地。
她眉开眼笑地盘腿坐在地毯上,看着『千军万马』簇拥着自己,满足地吼吼直笑。
大伯歪在拔步床上,看着那满地的银子道:「你的兵比千户大人都多了。」
「千户大人?我这是大元帅!」大伯娘拎起唯一一个五十两的大元宝。
「你这大元帅不是十两一个的吗?」大伯打趣笑道。
「当不了了,只能退位让贤了。」大伯娘笑着把大元宝端正摆好,又发愁道:「你得帮我参详个事了。」
「啥事?」
「现在家里有个三千两银子了,我也不能都攥在手里,得让大家都宽快宽快了。」便听大伯娘道:「这个钱到底是按房分还是按人头分?一次给完还是分开给?我可做不了主。」
「这事我也做不了主,还是得家里人一起合计。」大伯道:「关键是老爷子和二弟妹怎麽说。」
「他俩肯定说听咱俩的,咱得先有个章程才行。」大伯娘预判道:「当家的,这可是个大事儿,弄不好家里就散黄了。」
「这是当家最难的事啊。」大伯寻思片刻道:「咱家不能像大户人家那样给月例,这一旦固定拿钱,是专养懒汉。」
「嗯嗯。不光是养懒汉,这样还存不住钱。」大伯娘深以为然。「当年咱家好的时候,就是这麽败没了的。」
说着她发狠道:「这回高低不能再过回去了。」
「那就别分月钱,年底分一次,让各房管好自己的小帐。」大伯现在也是有见识的人了,便道:「可以分成两块,一块是年例,按人头给。另一块是花红,按各房的贡献给。另外孩子们念书的钱不算在里头,都由公帐上出。」
「嗯嗯。」大伯娘在大事上还是很倚仗大伯的,追问道:「那具体多少呢?」
「这得看当年的收成,一年一定,不然就是自找麻烦。」大伯盘算道:「今年在公帐上留个一千五百两就不少了吧?」
「可不少了。」大伯娘道:「就算以后没进项,有这笔钱,咱家的日子就差不到哪去。」
「那就分个一千五百两吧。」大伯道:「两位老人一人一百两就够了,大人五十两,孩子二十两。」
「嗯嗯,秋哥儿和夏哥儿算大人吧?」
「那当然了。」大伯道:「开始念书院就算大人了。」
大伯娘掐指算道:「这就是七百八十两。」
「剩下的一半,就按照贡献当作花红了。」大伯道:「比方说,老二家贡献最大,给他们四百两。老三今年表现也不错,给他一百五十两,其实咱俩贡献也不小,但咱不能多拿,就跟老三一样吧。」
「你这个分配谁也挑不出毛病来。」大伯娘也没意见,在她的认知中,当家的就得吃点亏,不然如何服众?
何况她手里还有一千五百两呢,怎麽花还不都是她说了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