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得偿所愿(1 / 2)
第216章 得偿所愿
当最后一个『ㄍㄨㄛˊ』字的读音落下,贾知州抚掌大笑,对黄兵宪道:「本州为官多年,何曾见过这等盛景?两千蒙童齐诵注音,真如千鸟啼春,好不壮观!「
黄兵宪也目光炯炯,望着台下一张张稚气未脱的面孔,点头叹道:「有此妙法,何愁教化不兴?『坊陌时闻经籍诵,乡圩尽见矩仪循』的场面,不再是我等之幻想了。「
「哈哈,是啊。」卢知县听到两位上官的称赞,登时骨头都酥了,满脸堆笑道:「下官也时常幻想,兵宪大人所说的场面。」
「卢知县功德无量啊。」黄兵宪颔首赞道。
接下来,卢知县又命人演示了『方言正音对译』——
几个蒙童先以川音丶粤音丶吴音,念出『风丶雨丶花』三字,自然语音各异。
再由海训导在纸板上写出三个字的官话注音,『ㄈㄥ丶ㄩˇ丶ㄏㄨㄚ』,当场领读标准音,几个蒙童紧随拼读,自然便校准了腔调,都改为官话发音了。
一般人看了可能没什麽感觉,但像黄兵宪贾知州这样游宦多地的官员,却无不见猎心喜,一下就明白了卢知县的意思。
「老寅长这法子妙啊!我大明疆域辽阔,南腔北调千奇百怪,我等异地为官者,跟治下百姓讲话,完全是鸡同鸭讲。」贾知州感叹道:
「老百姓又不识字,只能靠胥吏传达,跟乡绅沟通,最后被架空者比比皆是。」
「别说南北差异了,江浙闽粤一带十里不同音,百姓自然割裂成一片片小天地,不跟外界沟通。都说皇权不下县,根本没那个条件啊。」黄兵宪也深有同感道:
「当年秦始皇车同轨丶书同文,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但没完全解决,这也是太祖皇帝要力推《洪武正韵》的原因啊。」
「但《洪武正韵》还是太难了,百姓学起来过于吃力。你们这套《洪武正韵》注音符号,可以大大降低学习难度,实在是功莫大焉!」
黄兵宪抚须赞道:「昔日异乡之民互语如听天书,今凭此符号竟能通音,实乃便民良法!」
~~
最后,卢知县请两位大人及众贵宾移步明伦堂,由苏录为他们上了一堂注音符号课。
以苏录的授课水平和两位大人的接受能力,短短半个时辰,黄兵宪跟贾知州便大体搞懂了注音符号的原理,甚至学会了基本的拼读。
最后的课堂检测环节,苏录将一段文章的文字帖住,只留注音符号,准备请一位『学生』试着拼读。
本来这环节是安排了托的,但黄兵宪兴致勃勃,非要亲自试试。
贾知州见状也只好舍命陪君子了……
卢知县等人登时一脑门子汗,这要是两位大人出了丑,那肯定前功尽弃了。
苏录两手一摊,黄兵宪就是这麽各一调,我有什麽办法?
当两位大人对照着注音符号表,磕磕绊绊拼读出文字内容,苏录再揭开帖住的文字,众人一看,果然就是两位大人念的内容。
「好好好!」雷鸣般的掌声响起,卢知县长长松一口气,还好还好。赶忙奉上马屁:「两位大人真是太厉害了,这麽快就学会了!」
「根本难不住两位大人啊!」曹县丞等人也赶紧附和。
「哎,还是这注音符号简单的缘故,当然弘之也教得好。」贾知州谦虚道。
「确实,弘之这套注音符号真是易学易记易用,」黄兵宪也拢须赞道:
「有此三易者,即便是目不识丁之人,得此符号亦可自读蒙书或者官府的告示了。」
「兵宪所言极是,蒙童用之,月余便可开卷。老农用之,自己就可以读告示了。」卢知县忙附和道。
「善哉。」两位大人赞不绝口,已经完全被这套注音符号征服了。
「上午的汇报到此结束,请两位大人和朱先生移步后堂稍歇,半个时辰后咱们上城门楼与民同乐,共度端阳。」卢知县便请两位大人入内奉茶。
「好的。」两位大人心情大好,随他安排。
~~
众人在内堂坐定后,仆役奉上香茗茶点。
贾知州喝口茶水润润喉,笑问黄兵宪:「兵宪大人没白跑一趟吧?」
「没有。」黄兵宪摇摇头道:「当初贤弟跟我推荐弘之的法子,说实话我还没当回事,总觉得他小小年纪,想出来的东西纵有巧思,也难堪大用。」
说着他搁下茶盏,朝敬陪末座的苏录笑道:
「本官跟你道个歉,果然是『有才何须年高,无志空长百岁』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