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零七章 先生开始抢人了(2 / 2)

加入书签

事实上,四书学习将贯穿每个学子学业始终。因为虽然没有人承认,但谁都知道,实际上科举最重头场,而头场,考的正是四书题。

所以对读书人来说『四书』是本,永远不能忘本。

~~

因为是通识课程,无需深耕细作,所以上午的《易经》乃三斋合班授课。

好在经过淘汰,现在只剩四十名学生了,四十人集中在一间讲堂中,还不算太拥挤。

教授《易经》通识的,正是那位白发苍苍的祝先生,他上来便直接了当告诉众弟子,明年精讲《易经》的还是自己,所以希望他们好好听,期末能选自己的课……

当然选择是双向的,谁漫不经心丶表现不好,就算想治《易经》,他也绝对不会要的。

说完,祝先生便开宗明义讲解道:「《易经》为群经之首,设教之书!」

学生们闻言纷纷侧目,心说苏同学的四言破题,传染性也太强了吧?怎麽连先生也学会了?

「其分为《经》与《传》两部分。前者由六十四卦的卦辞丶爻辞组成,可做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十篇文章,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学生们本来没太当回事儿,闻言全都来了精神,举手提问道:「先生,学了易经就会算卦了吗?」

「当然。」祝先生淡淡道:「但我辈读书人学习《易经》不是为了占卜,而是将其当成安邦治国丶修身养性的经书学习,追求的是义理与智慧,切勿舍本逐末。」

「是,弟子谨记先生教。」那学生这才惭愧坐下。

祝先生便开始正式讲授道:

「现在我们讲,第一卦,乾卦。乾为天,乾上乾下。」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潜龙勿用,阳在下也。终日乾乾,反覆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祝先生抑扬顿挫地背诵完第一卦,开始依着朱熹的注解,条理分明讲解起来。

祝先生水平相当之高,将晦涩难懂的《易经》讲得精彩纷呈,众学子没听多会儿就入了迷……

~~

不知不觉午时正,院中云板敲响了。

祝先生便摘下靉靆丶合上书本,宣布下课。

众学子起身致谢,恭送先生。

祝先生却没有起身,而是摆摆手道:「去吃饭吧。」

「是。」学子们应一声,这才鱼贯徐徐而出。

苏录走到讲台前,向祝先生深深一揖。

「呵呵呵……」祝先生拢着山羊胡须,高兴笑道:「你还记得老夫啊?」

「是,永世难忘。」苏录恭声道。他永远忘不了考书院那天的峰回路转,自然也忘不了这位题名赠笔,鼓励自己的老先生。

「呵呵,老夫也没忘了你,当初我就看你聪明俊俏,少年老成,一看就是个好孩子。」祝先生欣慰地打量着苏录道:

「不错不错,大半年没见,你长高了,也白净了,更重要的是从孙山进步到了第一名!」

「多亏了当初先生勉励。」苏录微笑道。

「哈哈哈,我说吧,名字掉在地上是吉兆,你现在信了吧?将来一定会及第的!」老先生说着,探头凑到他耳边,神秘兮兮道:

「知道吗,上月月课,知道你得了第一名,老夫就觉得无比神奇。于是去当初张榜的那面白墙前看了看,你猜怎麽着?」

「怎麽着?」苏录捧哏道。

「上头的名字都不见了,只剩你一个人的名字,还赫然在墙上!」祝先生煞有介事道:「怎麽样?是不是有点说法?」

「是因为学生的名字,乃先生用笔写在墙上的。而别人的名字是写在纸上的缘故吧?」苏录严谨推测道。

「……」祝先生没想到这少年不被牵着鼻子走,只好点头道:「是,经过一春一夏的风吹雨打,当初那张红榜已经不复存在了。所以只有你一个人的名字还存在,这是大大的吉兆啊!」

「是,只是先生到底有何赐教?」苏录不解问道,他凌晨五点吃的饭,到现在已经饿得前心贴后心了。

「老夫的意思,跟我治《易经》吧,小子!」祝先生只好图穷匕见道:

「冥冥中自有定数,将我们联系在一起。这是老天要让你学《易》啊!」

ps.连续十一天四更了,而且我自认为质量没受影响,简直是又快又好不像我了……哈哈,这全是靠大家的订阅和月票啊!继续求!!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