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31 章(1 / 2)

加入书签

第31章

罪人从配所脱身,户籍按照常规都是落在本地。

但有申王在,他特意询问过陆安是否需要将户籍迁往他地,比如陆氏祖籍金溪。

或者落在汴京也行。

陆安拒绝了,用的理由还是:“陆某要科举,若是户籍在他地,便要前往他地备考。可陆某离去后,祖父在配所中无人照看,如何是好。”

——其实主要是她在这里有了自己的人脉和名声,勉强也算半个家乡了。众所周知,背井离乡这种事情最做不得。孤身一人去外地,最容易被本地势力针对和挖坑了。

申王点头:“既然如此,你可要入房州州学?我这儿有个举荐的名额。”

陆安眼睛一亮:“谢大王。”

申王确实十分有能量,都不需要半天时间,就把入学名额替她安排好。还安排随从替她将行李搬去州学宿舍——其实就是一套旧衣,房州通判送的一床被褥以及一柄端午扇,店主人送的笔墨纸砚。

看着这些简单的东西,柴稷心情很复杂:“九郎往日也是银屏金屋人,如今却……”

早知陆家有这样合他心意的才子,他下旨抄家之前,一定先把九郎捞出来,省得九郎受这般苦楚。

陆安笑道:“旧时奢华绮靡反而空空度日,顿开金枷,扯断玉锁,今日方知我是我。”

“今日方知我是我……九郎此话颇含禅意。”柴稷对佛教没有太大好感,但听到陆安说这话,却觉得若真佛是他这般,那他便能理解佛教为何能吸引教众颇多了。

——虽然理解完之后,他还是不喜欢佛教。

陆安伸手拉开州衙后门,跨过那陈旧腐烂的门槛,头一次不是钻狗洞、不是得到高官特批,堂堂正正走出了这个后院。

眼前日光明亮,街上屋舍俨然,墙角炉火熹微,空气里飘来的是羊肉的味道。

一问才知道是在用砂锅炖羊肋条,要价不菲,一碗八十八文。怪不得是开在州衙附近的,可能只有当官的才吃得起。

陆安实在馋肉了,身上还有些许铜钱,索性过去点了两份羊肋条汤,一份自己吃,一份请申王吃。小贩麻利地用大陶瓷碗给他们装好,还盛了许多白萝卜。

陆安看着那数倍的萝卜包围着仅有的两大块羊肋条,忍不住笑了一下。

看来从古至今的店家都没变,肉少而菜多。

又觉得自己如今确实是脱去桎梏了,吃个萝卜炖羊肋条都能东想西想。

又禁不住回忆起一些知识点:在古代,萝卜因为一年四季都有,就有四个名字,春天就叫破地锥,夏天就叫夏生,秋天嘛,才是众所周知的萝卜,到了冬天,就叫土酥。

平时随便怎么叫都行,但如果科举卷子上准考写萝卜相关,那就必须严格按照称呼来。

总之,两碗羊汤做完,陆安脑中想法已是千变万化了。

羊汤端上来那一刻,陆安闻了闻——好膻。

所(食堂)、斋舍(自习室)、经史阁(图书馆)(),???豔???()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是学生住宿、习射之所。

州学的待遇很好,有良师辅导,还可以住在学校里,享受朝廷颁发的膳食补贴,还能免除徭役和人头税,不过前提是你得通过入学第一次考试和入学第二次考试。

陆安:“那……”

对方便笑道:“这第一次考试是为了测才学,第二次考试是为了避免有人冒名顶替,九郎既然是申王送来的州学,自是不必试考的。”

陆安表情微妙地点了点头。

好的,又走后门了。

待参观完一圈州学以及员工宿舍后,陆安就被带到了一开始介绍的大讲堂窗前。

大讲堂中自然而然是挂了孔夫子的画像,画像前有一套大桌椅,约摸是讲台,也摆了笔墨纸砚。

堂内有一二百人,每二人共用一张桌子,上边摆着各自的书籍和笔墨纸砚。此时正是下课时间,学子们各自谈天说地,吵吵嚷嚷,还有人闲得没事干,拿着竹竿子去卷窗户前的竹帘。这大讲堂四面窗户颇多,帘子一卷,光影变动,便是亮堂堂满室阳光。

最让陆安心脏猛地跳了下的,是州学中竟有十数名女子,或是捧书在看,或是嬉笑打骂,青春洋溢,笑靥如花。

男女同窗?

不止心跳的很快,就连呼吸也好似要停滞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