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05(1 / 2)

加入书签

姓们也见识一下花魁的风彩。”

阮锦一见能办,心情也好了些,说道:“那真是太好了,费用上不成问题,一切都好商量。”

仙儿却神秘一笑,说道:“费用什么的先不说,凌姑这个人我最了解了,她虽然唯利是图,却也不是不能说服的。东家你等着,我这就去把这件事情办了!”

说完仙儿把围裙一摘,便朝着醉仙楼的方向走去。

仙儿刚离开,李县令那边的衙役便把那些泡了水的黄豆和小麦送了过来。

满满当当好几车的货,让四儿忍不住产生了疑惑,他问道:“少爷,这些粮……都是泡过雨水的呀!虽然洗洗还能吃,但是放不住。您买这么多,哪怕咱们一百多个人,一时半会儿也是吃不完的。”

阮锦道:“不吃不吃,我自有用处。来,四儿,点过数后给他们把账结了。你再去找几个石碾过来,我们做点儿稀罕的。”

一听少爷口中说出稀罕的两个词,四儿便知道这事情不简单。

每次少爷说稀罕的,都会弄出些与众不同的花样吃食,而且基本都会风靡整个桃花县。

就拿蛮锦阁来讲,如今的蛮锦阁,可是桃花县贵人们的常去之处。

不论是谈生意还是谈公事,在蛮锦阁开上一个雅间,一坐便是一天,很少有谈不成的事儿。

要么说中国人的生意基本上都是在餐桌上促成的,美食配美酒,哪有谈不成的事儿。

四儿很快清点了粮食的数量,阮锦给差役结了账,又叫了几名流民过来。

这几名流民都是身强体壮的,因为要推磨,必须得有一把子力气。

看着那几个膀大腰圆的大哥,阮锦便十分满意的点了点头,问道:“我这里还有一个营生,但可能会比较辛苦,不过可以养家糊口,几位大哥可愿意学?”

那几名大哥纷纷点头,其中一名大哥道:“辛苦算得了什么,我从前是撑船的,就是不怕辛苦。一家老小等着我养活呢,累点苦点都不怕。”

其他人也是这个意思,自从他们村子里遭遇了山洪,老人孩子就开始饿肚子,能有一份养家糊口的生计已经非常可贵了。

阮锦勾唇点了点头,说道:“好,好,不怕辛苦便好。”

俗话说,人间有三苦,撑船打铁卖豆腐。

即使这么苦,还是有不少人抢着干,不为别的,就是因为这三个生计都能养家糊口。

阮锦指挥着众人把泡了水的黄豆清洗干净,又把坏豆捡出来,继续泡到水里。

四儿不解的问:“少爷,这黄豆已经泡发了,为什么还要泡?”

阮锦轻笑:“这泡发的还不够,至少还要再泡上一个时辰。来来来,大家多叫些人过来,把这些黄豆全泡上。”

四儿把能找来的盆全找来了,但也只泡了不到三分之一。

剩下的阮锦让大家摊在屋子里的空地上,以免连阴雨之下发霉发臭。

还有那些泡了水的小麦,也找到了空地晾着。

但其中有两袋已经发芽了,四儿看了忍不住骂:“这李县令也真是坑人,怎么都发这么长的芽了还要给我们送过来?”

阮锦却十分不在意,说道:“发芽啊?那更好!来来来,找两个木盆,把它们养起来!麦芽呀!可是个好东西。”

四儿也是觉得奇了,在少爷这里,就没有不是好东西的。

于是他赶紧配合阮锦,找来两个大木盆,把这些麦芽养在了里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