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64(1 / 2)

加入书签

情况下,关于帝王一病不起的风声传出来。

燕京都里,瞧着又是风声大起的模样。

燕京都,内城,袁府。

袁家主跟幕僚商议过一番事情后,他独自感慨一番。

“唐王做事,真狠。”

袁家主知道一些内幕的。至于说替唐王世子张目,袁家主已经干了。

这近一二年里,袁家没遭着损失,相反,还是收获颇多。

这里面自然有唐王府的示好。

同时,七姓世族里,不是谁都跟袁家一样。

也有人也开始倒霉了。

袁家主是识趣人,这既然选边站了,那当然还是在唐王府没失势前,那肯定是不想跳船一事。

大势如潮,滚滚而来。

袁家主可知道的,唐王来年,又要大征西边。

大晋朝的朝堂,据说也是乱的很。

一场大败,肯定那要内斗一番,总得有一个结果。

谁输了,谁顶锅,那么,那就要吐血失势,不止自己倒霉,家族跟着倒霉。

于是,这黑锅谁顶,这是一个大大的说法。

不一定是办砸事的人顶锅。端看,这内斗的结果如何。

赢了,那自然洗得清白。输了,就是成王败寇。

大晋朝目前的情况,前面都打输了,割地赔款。

若是再输了。

这里面的文章可有说法。袁家主看上的,便是唐王府的兵权。

兵强马壮者为尊也。

袁氏一族自然不弱于人。可这“秀才”与“世族”一旦遇着军阀,只能说,拿刀把子的说法更有份量。

燕京都,唐王府。

这一日,一场夕食后。一家子人坐一起,谈一起家常趣事。

尔后,各自回屋歇息。

夫妻独处时,赵济世与妻子讲道:“朝堂纷争,有些事情咱们府上要掺合了。”

“妹妹,我想着,常王不错,颇有天子相。妹妹以为如何?”

赵济世问了枕边人的看法。

常王,承顺帝的小儿子。正统帝的最年幼的弟弟。

常王有天子相,那么,正统帝咋办?

“济世哥哥想行废立之事?”万珍珠问道。

“在外人面前,当然是陛下不能理事,退位让贤。在妹妹面前,我自然得承认,我便是想行废立之事。常王软弱,又兼年幼,倒是颇不错的天子人选。”

赵济世在枕边人的跟前,实话实说。

“来年大征,若大胜则罢。若不得大胜,我不甘心。”

赵济世揽着妻子入怀,此时,他在述说着他大志向。

“若灭此僚,征服晋朝,凭灭国之功。自可行禅让之事。那皇位,李家坐的,赵家如何坐不得。”

赵济世的野望被养了出来。

或者说,这些年里,赵济世一直在想法子让唐王府的风光依旧。

宋国舅的前车之鉴搁那儿,读青史多了,赵济世不傻。

权臣,没登顶的权臣,从来没有好下场。

不止自己没好收场,家族更可能灭的根儿都不剩。

赵济世不甘心,走到今天,他不容易。跟他一起争富贵的兄弟们也不容易。

赵济世就想荣华富贵的好愿景,那是长长久久。

“济世哥哥,早前我就讲过,我随行。你想干什么,我一定支持。若是你杀人,我便替递刀子。”

万珍珠这会儿一开口,那也是坦坦荡荡。

不为旁的,只因为她不傻。

唐王府如今的荣耀,在燕京都,那风头都盖过了皇家。

没得退,干脆就不退了。

枕边人是这般心思,万珍珠当然是一样的心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