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1(1 / 2)
箭不落,正中靶心。
“彩。”赵绥夸了一回。他是真心的夸赞。
或许就是这般的交心之始。赵绥觉得挛堤明珠是一个漂亮又美丽的好姑娘。
住进了唐王府的挛堤明珠在这一个冬日里,她渐渐的适应了唐王府的生活。
可在心中,挛堤明珠没有忘记了北疆的故土上,那些不曾血仇的仇恨。
只在心中,挛堤明珠记着许多事。
正统四年,春耕结束。
摄政王赵济世领军北征,其子,唐王世子赵绥监国于燕京都。
至于挛堤明珠,得了未来夫家的同意。这一回北征,挛堤明珠随行。
挛堤明珠可暗暗随行,当然有原由。
因为挛堤一族还有余蕴,她自然是招旧部的。
在燕京都的这些日子。挛堤明珠懂得认清自己的位置。
若能使一分力,挛堤明珠不介意多使一些功夫。
在北疆,在草原上,挛堤氏的贵人身份总有用的。
不为别的,就草原上认贵种。
草原八大氏族,可是轮流坐庄。谁家都是出过大汗,都是有着统治了草原的正统性。
这是苍天赋与的,这是草原上的胡人盟约过的。
血誓,草原上的诸部共认。
挛堤明珠要做的,便是招旧部。同时,也是借着大赵的大军复仇。
燕京都,唐王府。
万珍珠听着下面人的汇报。只听一听,心头有数。
待儿子归
来,向她问安时。
万珍珠关心一回,问道:“近日忙碌,我儿也是见着不少新客。如何,可是心动了?”
“……”赵绥沉默。
当了监国世子,问赵绥忙不忙?
真的很忙碌,因为要学的东西太多。奏本上的东西,可不止瞧一瞧。
还得读懂,还得闹明白这里面的文章。这可是学问。
便是奏本里不太重要的一些话,一本两本,本本多起来了。
那些话,只要能读懂,能串连,有些魔鬼是藏在细节处的。
只是朝堂上的事情,关乎天下。没一件是小事。
哪怕在奏本上是小事,在朝堂的嘴里可能是小事。
可落了赵绥耳中,压根儿没小事。因为他待过庄子上,去过民户家中。
在真正的贫困人家干过活计,不是小小几日,而是真让爹娘丢去吃过苦头。
赵绥太懂了,上头的一句话,落下面就是一座山。
那山很沉,可能会压倒了无数的贫困黎庶。
非是亲近去体会,而不可得这般的真相。
因为没吃苦,又哪知道苦是啥滋味?赵绥真吃过。
因此,他是记忆犹新。
越如此,赵绥越觉得亲爹利害,太利害。
凭着亲爹的本事,赵绥如今是站了亲爹的肩膀上任事。可谓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搁这,真叫苦。赵绥觉得,他这苦不算啥。
跟亲爹的累一比,他只是太少年,懂得太少。
一旦学会了,学多了,万事不怕难。怕的是不够认真。
至少赵绥这般一直认为的。他是真这般理解。而不是什么一会儿的小孩儿心性。
赵绥心底,那有一份坚持。
“娘,儿跟师傅们学习,不曾注意什么新客旧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