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44(1 / 2)

加入书签

一日夜,非要擒住我。”

“钦差在此,知州连绥宁县城的门都不敢进,掉头便跑,任是傻子也该知道有些问题吧,抓你很奇怪吗?”

窦裕和听出些不屑的意思来:“你敢嘲讽我?”

“不敢。”郭成礼道,“还有条命在您老手里呢,如何敢?只是攥着条人命,知州却还是不肯信我,故才仓促出逃,否则不致这般快露了马脚。”

窦裕和不否认,只问:“你又是为着什么被下狱的?被抓着哪条小辫子了?”

“托您老的福,役钱的事儿呗。”郭成礼一副全然无所谓的态度。

听得窦裕和火冒三丈:“当初让你把那方朴杀了你不肯,说反正没有实证,百姓虽这般传,但大可描为以讹传讹。又说你查过崔述这人,道他主张慎刑,查无实证是不会定罪的,这下倒好,你挺厉害,把自己害成这样。”

郭成礼不理会他的奚落,只道:“知州放心,您虽不信我,但只要您保我儿子一命,此事我必一人担下,不会牵连到您。”

“本来就与我无关。”窦裕和不屑道,“与我有什么干系?我未具文叫你这么做,也没参与当初一分一厘,如何也怪不到我头上来。”

郭成礼嗤笑:“知州说是什么就是什么罢。我不招认,保不齐你那些人会招认出什么呢。昨夜来刺杀的人,可留了两个活口。”

窦裕和面色微变:“江湖杀手最重信誉,若出卖雇主,恐怕往后整个行当都没活可揽了。”

两人对视一眼,沉默下来,牢室中恢复静寂。

房顶上,束关一跃而下,到东厢同崔述禀报。

“郭成礼不是心无成算之人,这样大的事,他既然牵涉其中,必然会有些东西遗留下来。你亲自走一趟盘州吧。”崔述道。

束关应下。

崔述又道:“我方才去瞧过奉和了,已醒转了,精神头还不错,再养些时日,待返程时,应当能勉强动身。”

束关“嗯”了一声,将背弓取下,抱在怀中出去了。

周缨盯着他那弓看了半日,忽然问:“束关给我制的那张弓呢?”

崔述没应声。

“扔了?”周缨不大相信。

“在雪蕉庐。宫中不得藏匿兵器,往后若有机会,再还你罢。”

“好。”

周缨复又埋首案卷,整理昨夜的卷宗。

其后两日,谁也没闲着,王举率龙骧卫在城中大肆张贴布告,昭告百姓朝廷赈粮将至,必不会让大家再饿肚子。

周缨当完刑房书吏,整理完卷宗,又充当了户曹,继续完成当日县衙户房未拟完的赈灾条例。

崔述白日里到城中查探民情,兼查看越神祠的毁损情况,夜里回来,便来看周缨拟的条例,替她细讲还有哪些疏漏和可完善之处。

众人忙得马不停蹄,周缨也忙得吃一顿忘一顿,到第三日午间,终于拟出来一份条例清晰、备选方案完善的赈灾条例,兴冲冲地拿到前面给崔述看。

崔述细阅了半晌,一言未发。

周缨微微偏头,眼神直直地锁住他,目光清亮:“哪里还有纰漏?”

“没有。”崔述摇头,“一点就透,进益极快。核查、调运、放粮、监督、乃至其后减赋,可谓面面俱到,只待赈粮到了,查验核数之后,便可以照准执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