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13(1 / 2)

加入书签

等我。”交待完这一句,他又匆匆往外去了。

刚至缉狱司大门,役吏甫一迎上来,他便问:“杜公状况如何?”

“牢里阴湿,上了年纪,难免有个头疼脑热,但都按司使的吩咐,每日请医官诊脉,好好地伺候着。”

“一应餐食都备好些,但凡物什有缺,非违制者,不必来禀,尽快补上。”

“是。”役吏禀完话退下,薛向回到内署,翻阅从江州带回来的卷宗。

本案涉及人数众多,江州一地羁押下狱的便足有八十三人,甚有在外为官的杜氏族人亦被逮捕捉拿七人。且沿途官驿换马并昼夜兼程赶路,最快也要十日夜才能往返江州,要在一月内将此案查证翔实,几乎要以铜墙铁壁之躯方能扛下如此强度。

这一月里,他每日入睡未曾多于两个时辰,常常是子夜方睡,鸡鸣即起,这才紧赶慢赶地赶在限定日期内回来复命。

薛向撑额接着看卷宗,入夜后,长随悄悄进来,小声禀道:“崔少师来了。”

似早有所料,薛向平静道:“请吧。”

将案牍收起,薛向起身迎至二门,同便服装扮的崔述见礼:“崔少师。”

崔述还礼:“圣上明令入缉狱司之嫌犯一律不得探视,但崔某此来,仍想请薛司使行个方便。”

薛向一哂:“不知崔少师以什么身份来让我行个方便?是以中枢大臣的身份来威压胁迫,还是以内兄的身份相托恳求?”

崔述站直身子,目光中闪过一丝犀利,又归于平静:“我已非崔氏族人,当不起‘内兄’二字。无非是以学生之身来见业师,薛司使允否?”

薛向微抬下巴,长随请崔述往东:“崔少师请随小人来。”

缉狱司并非新辟之所,乃肃政司搬迁后遗留下的旧地,就在出景运门往东两里,离皇城极近,听上令行事甚为方便。

监狱亦是当年所遗留,占地不广,条件亦不好,但胜在来往其间的都是朝中官员,收拾得还算清爽,闲置多年,仓促启用,也不致一片狼藉。

杜悯被押在里间,单独的一间牢狱。

崔述走近时,最先落入眼帘的是一张木床、一张书案乃至一张榻上小几。

狱卒开锁离去,崔述迟疑着踏入其间。

杜悯睁开虚眯着的眼,长叹了一口气:“该说的话都说尽了,你本没必要来。”

崔述躬身行礼:“违逆师命,还请老师责罚。”

杜悯伸手虚扶他一下:“坐吧。身在此间,还拘泥什么礼节。”

崔述挨着榻沿坐了,触感柔软,不觉硌人。

“这大半月闲来无事,我将《倦翁笔记》的末卷写完了。先前拖了许久都难以下笔,许是知大限将至,这几日倒文思泉涌行云流水起来,一卷竟无一字涂改。你若还能静得下心,也来读读这一卷。”

“老师,思虑至今日,当认我也非完人,无法坐视此事发生。”

“待我去后,帮我整理此籍,定稿后付梓印书,天下士人若有几人能传我之道,此生亦慰矣。”杜悯转了话头,但话说到一半,却倏然一顿,“罢了,德行有亏,不配传书于世。”

“此书历六载春秋方成,无论如何,我都会整理面世。词句章格见真心,配与不配,当留世人来评。”崔述眸中晦暗,道,“但当老师亲眼见证为宜。”

杜悯没接他的话,将几上的笔墨收至一侧书案上,转而道:“替我刻方闲章吧,往年你总要刻几枚印信给我,往后应当没机会了。”

几上印石、刻刀、砺石等一应俱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