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77(1 / 2)

加入书签

确认了这两条小狗根本没有能力把人咬的半死不活后,便不咸不淡地批评了一下张若杲,也没有惩罚他,而是让张若杲的两小厮即刻把狗带回去。

胡祭酒转头对薛正义慢吞吞地道:“这狗是怎么进来的?”

薛正义接过话头,“这个…我好好调查一下。”

谢彦怕薛正义和张若琛继续找奕禛的茬,便自曝“家门”,有意无意地炫耀了“圣上送给了他‘品学兼优’的匾额”。

他从来都是个低调的人,今日如此炫耀只是因为圣上亲赐“品学兼优”,实际上是个护身符。

——圣上都说他这个人品德好、学习好,谁又敢跟圣上唱反调呢?

谢彦炫耀的目的,就是想对众人说,“我是个品德好的人,不会说谎,我的话完全可以当成证据,你们质疑我就是质疑当今圣上,如今既然我帮奕禛作证,我说他没有犯错,就是没有犯错,你们就不能处罚他!”

谢彦这话没有明说,但在场的所有人都“听懂了”。

奕琛朝他眨了眨了眼睛,暗戳戳地用手朝他抱了抱拳,表示感谢。

两个寒门学子面露羡慕的神色,高门世子们却不以为意,尤其是张若琛,他觉得圣上一定是“眼瞎了”,才会赐谢彦这四个字,但嘴上不敢说出来,只能敢怒不敢言地瞪着谢彦和奕禛。

胡祭酒“顺势”作了结束语,亲自把这件事情翻了篇,说时间到了,让大家跟着他一起祭拜了孔子像。

拜完孔子像后,胡祭酒和薛监丞以及司业孙道敏一起带了他们去大学堂。

大学堂设置在典籍厅旁的一个教室内,而典籍厅和典簿厅不在国子监内,在国子监后院的墙外。

一行人出了国子监后,又绕了一个圈才到大学堂。

一路上,谢彦注意到除了张若琛和张若杲外,还有一个世子叫张若煦,是康王的儿子。

他长相周正,倒是平易近人,主动介绍自己,还跟谢彦搭讪套近乎,但奕禛看起来不怎么喜欢他,他来套近乎的时候,奕禛总是拿话来呛他。

另外还有两个来自民间的“寒门学子”,一个叫郁嘉一个叫郑哲,他俩低头垂目,很少说话。

张若琛主动跟他俩答话,张若琛问一句,他们说一句,绝对不会多说。

从他们一问一答中,谢彦知道了郁嘉来自周南的运省,跟谢彦所在的宜省相邻,谢彦记得运省也是由屈学政主管的……

“你是屈学政推荐来的?”谢彦忍不住插嘴问。

郁嘉点了点头,“嗯”了一声,不再多说一个字。

郑哲则是周北的人,他的周北口音很重,说的话大家有些听不懂,便不大问他问题。

大学堂在典籍厅旁,是特地为世子们读书新建的建筑。

青砖雕栏,暗红的门楼设计跟典籍厅以及典簿厅自成一体。

大学堂有三层楼。

底层是他们读书的地方,朱门大窗,很是宽敞,最前面是夫子的讲堂桌椅,墙壁上镶嵌着一块特制的白色石头,类似于现代的“白板”。

夫子讲堂的对面摆放着七张桌椅,三个桌椅一排,分成三排,最后一排只有一个座位。

谢彦一眼便看到最后一排上写着奕禛的名字,奕禛的前面是郁嘉,郁嘉的前面是张若杲。

他自己的座位在第二排的中间,前面是张若琛,左边是郁嘉,右边是郑哲。

——也就是说三个世子爷坐在头排,三个民间案首坐在第二排,奕禛这个“插班生”坐在最后。

胡祭酒让大家按照名字坐了下来,然后跟薛监丞站到了一边看着这些学子们就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